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是她的命,我有什麼辦法?家宅內院的事情,我們也不好插手,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早說過你絕情了!不在乎的人便一點心思都不放!”謝清輕拍他的肩,“不過,就如你說的——我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齊朗失笑,平靜地送客,看著他離開方轉身回房,掌燈的下人小心地著路,卻也只能照亮一小塊地方,齊朗抬頭看到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地對自己說:“絕情嗎?好像是的!只是隨陽,你並不知道,非關我是否插手,紫蘇都不會饒過她的,我並不想因此與她衝突!”
“何必讓她更煩呢?這個年已經夠讓她煩心的了!”
第十章風起雲湧(上)
崇明四年正月十四,仁宣太后下旨,以密奏屬實為由,查抄質王府,同日即下詔罷除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並以監察司失查為由,命監察司長官御史大夫暫停職權,閉門思過。
“太后怎麼能這麼做?一日之間罷除六部尚書和一位御史大夫,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而且事先根本沒和內閣商議,簡直就是將國家大事視同兒戲!”尹朔大發雷霆,在朝房厲聲質問齊朗與謝清,齊朗與謝清也覺得驚訝,儘管兩人知道這是早晚的事,但是,如此迅速地在一天之內將這麼多朝廷重官全部罷除,他們事先也沒料到。這會兒,兩人只是低頭靜靜地聽著,一句反駁也沒有,反正尹朔也沒指名道姓地責問,就讓老人家先發洩一下,他們只當聽不明白就是。
“無論如何,一定要勸諫這件事才行!”尹朔下了結論,這讓謝清抬起頭,不贊同地進言:“尹相,質王一案正在調查之中,根據現有的證據來看,六部尚書的確都牽涉其中,太后這麼做雖有些過分,但是並沒有錯,我們要如何勸?又談何諫?”
“再說了,如今陛下年幼,太后娘娘對某些事情自然比較敏感,而以我們臣下的身份,對那些事也不太好說!您說是不是?”見尹朔有些動搖,齊朗乾脆將話說得更明白一些。
“那麼,你們的意思是任由其發展了?”尹朔皺緊眉頭,不悅地反問。
“我想,太后娘娘既然這麼做了,必然就有相應的應對之策,尹相不如先靜觀其變,之後再便宜行事。”齊朗語氣平淡地勸說尹朔,尹朔想了想,不置可否地沉默了。
“各位大人,該上朝了!”執事的內侍在朝房外恭敬地稟告,正在朝房內等候的朝臣都立刻起身,尹朔他們三人也從內室走出,按序走向元儀殿。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質王一案牽涉甚廣,然六部尚書關係國政,現命韓襄為吏部尚書,杜全浩為戶部尚書,夏承思為禮部尚書,江楠為兵部尚書,柳如晦為刑部尚書,王少宕為工部尚書,免韓襄、夏承思、柳如晦議政輔臣之職,欽此!”
所有朝臣剛進入元儀殿,就聽見內侍宣詔旨意,所有人都無法反應,只能按禮三呼萬歲,等各人回過神來,才明白,六部之職已經有人替補,所有的進諫之言也就不得不咽回肚子裡。尹朔恭敬地站在殿上,不動聲色地將這六人盤算了一番——韓襄是謝老的門生,一向是謝清的人;杜全浩是維侯的侄孫,早就入仕,行事從來都是謹小慎微,雖未明確地表態,但是維侯本就與永寧王府交好,斷不會與太后作對;夏承思就不必說了,本就是永寧王府的旁系子孫;江楠出身寒族,但也是現任永寧王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柳如晦是個聰明人,一向與齊朗交好;王少宕是王家的人,立場雖說是中立,但是從立儲之時,王家的輿論就倒向太后,也可說是太后的人!
——這樣的安排擺明了就是將尹朔架空。
“陛下,太后娘娘,六部尚書事關重大,娘娘下旨之前可曾與人商議?”尹朔出列詢問,雖然開頭提了陛下,但是,現在這種時期,就連國璽都在太后手中,他要問的自然只是太后。
紫蘇坐在御座後的珠簾後面,聽到這話,立刻明白尹朔的意思,卻也沒動怒,淡淡地開口回答他:“尹相是責怪哀家事先沒有內閣商議此事,是嗎?”
“臣斷不敢責怪太后,只是,娘娘事先並未與內閣商議此事,臣擔心,娘娘用人會有偏頗之處!”尹朔說得委婉,卻也的確有些不悅。
“哀家也知道此事決定得過於莽撞,但是,昨日查抄質王之後,哀家發現,朝中很多人都牽涉其中,而六部尚書位高權重,哀家也不得不雷厲風行,畢竟事關皇帝的安危與皇室的體面,請尹相勿怪,此事下不為例!”紫蘇溫言安撫尹朔,但是卻沒有收回成命的打算,隨即,她冷淡地警告所有參與早朝的臣子:
“有個詞叫做‘主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