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朱棣抬頭看天,沒有錯,他在等天。
第七百二十三章天變
諸王不歡而散,朱棣一直遲遲沒有起兵,確實是有所擔心,首先是寧王的態度,這很關鍵,如果寧王不能鐵了心跟著自己打,這場仗打贏的把握只剩下五成。
“王爺。”
燕王回頭,從後面走出一名老僧,燕王連忙起身,可以看出,燕王對這名老僧極為敬重,書中交代過,此人名為道衍,原本以為只是一個瘋和尚,無端弄了一頂白帽子送給燕王,直到後來的幾次遭遇,燕王才清楚,這是一名世外高人,不僅懂得排兵佈陣,而且精通異術。
“大師,請。”
道衍也不客氣,直接在燕王身邊坐下,那一刻,道衍同樣抬頭看了一眼天,這樣的舉動和剛才燕王的舉動驚人的相似,難道真的有什麼天機不成。
“大師,如何?”
道衍眉頭深鎖,掐指演算,一旁的燕王手捋鬍鬚,“王爺,大事將成。”
“哦,此話怎講?”
道衍呵呵一樂,“憑僧算到,數日之後,洪災將至,到時南方將成一片汪洋。”這就是道衍所謂的天機,透過推算算出南方將會發大水。
水災這種事幾乎每年都會發生,雖然朱元璋大力疏通河道,建立完善的防洪措施,不過這一次的水患應該超過以往。
朱棣點頭,“天災人禍,大明的百姓又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朱棣說完不由得嘆了口氣。
道衍呵呵一樂,“這是天命,如果王爺不做皇帝,大明將天災不斷,瘟疫橫行,貧僧所說絕無虛假之言,那些試圖阻礙王爺大業的人都會得到應有的報應。”
“下一步如何做?”
“王爺已經做了。”
“糧道?”
道衍點頭,“不錯,就是糧。”
大明的糧食供應多是在南地,北地苦寒,並不適合作物的耕種,此時,朱棣的人馬已經奔赴各地,目的只有一個,控制住南方的糧道。
大明各地建有糧倉,等糧食豐收了以後,各地上繳的糧食送到糧倉儲存,一旦發生天災或者水患,朝廷發下旨意,各地糧倉開倉放糧,目的就是擔心因為水患市面上的糧食價格太高,影響到百姓的生活。
這年頭,誰都不能餓著肚子過日子,正是這樣穩定的補給政策,大明的百姓家裡囤積的糧食很少,而且朝廷嚴禁糧商抬高糧食的價格,一旦發現,立刻抓捕。
此時,大大小小的商隊正在抓緊時間收糧,因為有人以高出市場2成的價格收糧,而且不管多少,陳糧新糧都是相同的價格,這一下,包括那些種糧的百姓紛紛動了心,甚至有人把應該上繳的糧食拿出來偷偷的轉賣。
因為朝廷的價格管控很嚴格,所以,這樣的好事應該不會持續太久,就算你把倉庫裡的糧食拿出去賣,等到秋糧送來,只需要按照原來的價錢多收一些進來,這樣,中間的差價就有幾萬兩甚至更多。
這年頭,誰都不傻,眼看著白花花的銀子,誰不眼紅,如果是普通的商會,根本沒有這樣大的能力,不僅是一處,幾乎全國各地都有人在全力的收糧。
這件事很快引起官員的注意,立刻有人寫了奏摺派人加急送往京城,這件事有些詭異,那些商隊的實力很強,官員帶著人去查,守在外面的那些人兇得很,說翻臉就翻臉,沒有辦法,只能請朝廷派人過來,實在不行可以調動守軍。
就算再快,從這裡到京城也要十幾天的行程,加上摺子送上去,審批之後發下來,來來回回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
不僅如此,此時官道上躺著一個人,血不停從身體下方流出,一隻箭從他的胸前射入,箭尖從身體的後方穿出。
馬蹄聲響起,官道上又有兩匹馬跑來,從馬上人的衣著判斷,應該是官府負責送信的差人,不停的揮舞手中馬鞭。
“那邊好像有人。”
其中一人眼尖,一眼看到倒在路中間的那個人,整個人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兩人紛紛抽出腰間佩刀放緩戰馬的速度。
嗖嗖嗖,箭矢破空聲傳出,兩人雖有防備,可惜,箭矢的數量太多,兩聲慘叫,兩人從馬上栽落,胯下戰馬滴溜溜發出幾聲響鼻快速跑開。
所有通往京城的官道都被人封鎖,這種打法倒也常見,就算是大明,訊息傳遞主要是靠馬,一旦訊息被人封鎖,外面發生了什麼,京城根本不知道。
這就是權勢集中致命之處,就算外面的人知道要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