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十排是槍騎兵和弓騎兵,而在最後的十五排就是騎兵裡面最基礎的近戰兵種,他們可以是持著戈矛的騎兵,也可以是持著戰刀的騎兵,戈矛騎兵是農耕民族的特色兵種,不過在漢朝之後戈矛騎兵就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戰劍騎兵。話說在漢朝與匈奴的戰爭結束後中國也沒有過強大的騎兵,不是士兵不會騎戰,而是戰馬的數量根本不夠用。
一般來說,古代冷兵器戰爭的騎戰說起來是幾萬幾萬的,但並不是在同一個戰場,不論地面多麼廣闊,如果雙方騎兵同時超過一萬這個數量,那麼看上去就是一片人山人海。一萬騎兵交戰場地需要多少米?這個很難計算,但是如果沒有迂迴空間的話騎兵其實不比步兵好用。如此一來在同一個時間進入戰場的騎兵數量往往不會超過兩千,潛規則上其實也就是一千左右的數量。騎兵作戰講究的往往不是全軍呼啦啦壓上去,而是梯隊作戰模式,也就是說前方的梯隊快要完蛋了,後面的指揮官下令另一個梯隊補上去,週而復始,拼的就是後續爆發能力和指揮官對戰局的判斷,當然戰術技巧也是必需的。
趙信留在後方的唯一目的就是看,用眼睛和頭腦去判斷什麼時候需要為前方補充騎兵!他看到麾下軍隊衝鋒的第一個瞬間就突破匈奴軍隊的前沿,喪失膽氣的匈奴騎兵根本沒有死拼就主動龜縮後退,臉色變得陰臁���
“伊稚斜,你還不來麼!”
第一第二百九十六章:非不願為;實不可為
信著急,其實有些身份比他高几倍的人也在著急。原坐鎮的甲賀,神策軍的霜,遠在西林的林斌,許許多多人都在等待。
人們都說以其順應時勢不如創造可以被利用的局面,但那真的那麼容易嗎?如果時勢那麼容易就被創造出來,這世間也就沒有‘時勢’這個說法了。順應天命什麼的尚且不說,人想扭轉點什麼從來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早期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只有一個目的,那便是用豹軍拖住伊稚斜的軍隊,不讓伊稚斜的右谷蠡王庭軍進入漢部勢力範圍內肆虐,其原因是不想苦苦經營起來的防禦鏈被破壞。如果被破壞了想要再弄起來,那麼不光是花費多少代價的問題了,而是時間不允許。
豹軍的任務就是那麼簡單,在正面戰場上去與伊稚斜的右谷蠡王庭軍較量,把伊稚斜擋在烏穆草原外面,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消耗掉匈奴的有生力量,而且還能平白消耗匈奴本來就不多的戰爭物資。
當然了,甲賀在消耗伊稚斜的同時自己也在消耗,不過是漢部比較能耗得起,畢竟漢部只有有限的幾個敵人,而匈奴現在卻是在幾面作戰。匈奴現在是既啃漢部又想吞掉西域,同時軍臣單于也念念不忘對漢國展開攻伐,在如此野心為前提的消耗戰前是誰比較吃虧呢?
那麼又有一個不明所以的疑問了!林斌為什麼需要豹軍把右谷蠡王庭軍拖在烏穆草原戰場?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林斌把右谷蠡王庭軍拖在烏穆草原看到的首先是伊稚斜不會死命硬拼,然後才是展望匈奴會怎麼去對付西域。
伊稚斜狼子野心時刻想要搶奪匈奴大單于地寶座,所以他不會不惜血本為了軍臣單于的單于庭去建功立業,在這個前提下伊稚斜會選擇儲存實力。從而可以判定伊稚斜也是想拖,如果打幾仗雙方就開始對峙那就更好了。
既然雙方都沒有硬拼的心思,那麼為什麼都擺出出一幅要拼命了的架勢?
林斌為什麼把主力軍團之一的豹軍派到烏穆,後面又把神策軍的一半軍隊分攤到烏穆草原?
伊稚斜又為什麼把能帶地軍隊全部拉到烏穆草原方向,愣是把能帶的財富也一起帶上,弄出一副不攻下漢部不撤軍的樣子?
一切一切裡面有太多疑團。
好吧。暫時不管伊稚斜到底在想什麼,林斌的舉動和勾畫卻是十分明確地!
按照漢部密樞院的計劃,匈奴目前的軍事實力已經得到提升,初步判斷匈奴單于庭的軍隊數量在三十萬左右。
已經回升到軍臣單于手中兵力最鼎盛的時期!
當然,三十萬的軍隊是軍臣單于可以直接控制地軍隊,裡面還沒有算上右谷蠡王庭軍的八萬,右賢王地五萬,左賢王的七萬。至於其它當戶和且渠,小股小股的彙集起來也應該有三四萬左右。而裨小王軍隊數量更是沒譜,畢竟匈奴就是遊牧式社會結構。誰也不清楚貴族手裡到底有多少兵。
光是吞併了幾個貴族軍臣單于就又恢復到鼎盛時期,那可以想象匈奴這個民族的人口基礎該有多少,那種下馬為牧民,上馬為士兵的社會結構簡直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