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息率軍作戰地那一場,李息就和其他漢國將領一樣,先是布了一個防禦的陣型,讓遊牧民族率先發動攻擊,意圖用防禦手段來消耗敵軍的兵力,再進行見招拆招的對抗。雖說有拖時間地成份在內,但現在的漢軍將領作戰技巧真的很死板。還是以中原內戰的戰術來對付遊牧民族的軍隊。中原內戰各國的地主戰兵種都是步軍,而遊牧民族的主戰兵種是騎軍,用對付步軍的戰術來對付騎軍,焉能不敗多勝少?
林斌的兵員少經不起折騰,所以想要更多的甲冑來裝備自己計程車卒也就成了理所當然。他試探了幾次,得出漢國真的願意大力支援自己整軍的事實,怎麼能不乘機多要一些好處?
按照林斌地設想,如果想要與善射的遊牧民族作戰,必然不能缺少一支防禦能力強地軍隊,鐵甲騎軍的存在不但能威懾那些小部落,還能在與遊牧民族大軍正面作戰的時候發揮重要的衝鋒陷陣作用。
而林斌現在恰恰需要的就是一支能夠衝鋒陷陣的騎軍,他現在的目的不是長途奔襲,更加不是深入打擊,根據他的猜測,在開春之後由於天氣的轉變,所要進行的應該都是一些突破戰,他必須要有一支防護力強的騎軍在草原上和遊牧民族展開高強度的廝殺。
就現在很多人的認知,現在的騎兵作戰的方式是以衝撞為主,特別是遊牧民族與漢軍作戰時更是喜歡用野蠻的騎兵衝撞來對付以步軍為主力的漢軍,現在的作戰壓根就沒有什麼機動性這個說法,那也就是說騎兵的衝撞能力所代表的就是一支騎兵軍隊的戰鬥能力。林斌還沒有見過什麼騎軍比鐵甲騎兵擁有更蠻橫的衝撞力,所以鐵甲虎騎也就順應而生了。
林斌站立於城樓之上看著下面的部曲領取甲冑,胸中滿是豪情壯志,離開春不過二十三天,在這二十三天裡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利用實戰鍛鍊自己的軍隊,而首重鍛鍊的就是剛剛整編的虎騎!
虎騎裝備馬甲,也就是馬的鎧甲,簡單說就是馬的護身衣服,細細說,它由兩個字構成‘馬和甲’,主要由鉚釘、牛筋等鍛成。
林斌和考工令、治匠聯合設計出來的馬甲只保護了戰馬的馬首、頸部、前胯部、腹部、馬臀部,馬甲的這些地方鍛有甲片,而其它不甚重要的部位則是以皮製護具代替,所以取名為‘革制馬甲’全重不過六十斤,連帶魚鱗甲和七尺之軀的騎士在內,戰馬負重不過兩百餘斤,上馬時騎士可以互相幫託,所以不會太影響機動性。
宋朝前期就有這樣的甲騎軍隊,連人帶甲負重也是兩百斤左右,但是後來因為馬的品種不良,加之沒有足夠的育馬基地,戰馬得不到補充,也就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宋朝的製造工藝和設計方案都很強,實在可惜!
林斌現在不缺馬,唯獨缺人,所以由於身體條件的限制,嚴格的甄選過後虎騎全軍不過一千人。
虎騎騎士在攀爬上馬背後會將雙腿套進皮製的護具裡面,這樣能保護雙腿。眾所周知騎士受到嚴重威脅的並不完全是上身,雙腿所受到的威脅其實比上身多,因為騎士的視野一般是在上面,下面基本不會去注意,所以在作戰中大腿其實是最容易被砍斷的人體部位。有了馬甲不但使大腿得到了保護,還能踏在隱藏在馬甲內驤裡的馬鐙上。
而豹騎則沒有那麼多的嚴格限制,相對於虎騎的高要求豹騎的構成簡單了許多,豹騎的作用不是被用來正面突破,而是重視迂迴打擊能力,所以以輕便為主,人數為三千。
林斌轉頭看向後面的各部軍官,很明顯看到以情水為首北軍的軍官,他們皆是露出了羨慕的表情。
林斌再看到劉和劉奕翠結伴而來時,笑問:“這種樣式的甲冑和馬甲在一個月後就會出現在長安吧?”
兩女好奇地向下觀看許久,看到整齊列隊點名的虎豹騎軍時,她們似乎感到十分意外,隨後交頭接耳一番,劉理所當然的答:“正是!”
林斌或多或少聽到了一些風聲,現在又得到劉的答案,怎能不心下有數?他可以肯定漢國在當今天子的領導下必然會發生一些轉變,天子知道北方遊牧民族對漢國的威脅,本人又對軍事十分看重,而首重的就是對軍事進行的改革,戰車這種華夏民族古老的戰爭器械就是在當今天子的手中被棄掉,轉為全面發展騎軍。現在林斌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這支軍隊恐怕就是被拿來當作衡量利弊的考證了?
兩天後……
林斌從林斌那裡得知,在斥候的努力下,終於探查出幾股馬賊的蹤跡,其中一股馬賊離石堰不過六十里的路程。既然已經探查到了馬賊的下落,那麼林斌也就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