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往西域派遣援軍。
以上當然存在巨大的風險,使匈奴單于王庭掉頭進攻漢部,不過這會被控制到最小。只要喬巴山的左賢王不動,匈奴單于庭的軍隊是無法越過喬巴山攻擊漢部,匈奴也存在領地意識,所以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匈奴左賢王賽音達的意向。
一連串的行政方略被落實,最後是進行計算和推演。
初步得出的結論是匈奴短期內不會有太大動靜,匈奴單于庭不可能一下子團結匈奴內部的貴族,軍臣單于一樣需要時間來進行整合,這就是所謂的整合期。
林斌欣悅地發現由於東方格局的不穩定,各國不是在交戰就是在準備戰爭,火山沒有噴發之前存在一段潛伏期,效應所帶來的是一場政治上的交鋒。
“對遼地作戰的同時需要團結外圍友好勢力。需要更好的整編族,聯合西域人,還有誰可以利用呢?”。
第一第二百八十四章:擴張與進步
斌很認真的細想,他現在根本沒有多少朋友。
世界就是那麼小,走來走去都是那幾個地方,從默默無聞到舉世聞名,伴隨金戈鐵馬崛起的武將類霸主註定一生不會有多少朋友,他前進的道路上之存在必須消滅或者暫緩消滅的敵人。
漢部與西域的聯盟短時間內是可靠而且必須存在的,她們有著共同的敵人——匈奴!
因為匈奴的軍事壓力使得兩個勢力走到了一起,她們從陌生走到相識,形成一種建立在弱者基礎上的聯合,這種聯盟狀態並不牢靠,一旦匈奴方面的壓力減輕或者消失,兩個勢力必然走向碰撞,小規模的摩擦爆發衝突,乃至於走向戰爭爆發。
林斌目前要做的事情是幫助西域人,這樣做也是在幫助自己,但是又不能使西域人變得強大,中間需要維持一種力量平衡。有限的幫助下讓西域能夠勉強抵禦住匈奴的入侵,同時讓西域在與匈奴的戰爭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便利於漢部日後對西域採取應該有的軍事吞併或者平和容納手段。
每個民族都有她的基本天性和優勢。
匈奴相信戰爭手段可以壓服任何敵人,所以匈奴人在軍事上面有優勢,但是又受於民族天性的影響匈奴不懂得創造,他們使用的是民族發展本能:摧毀、滅絕、不使其共存。有民族優勢必然也存在民族弱點,匈奴的成就被天性限制,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崛起並且強大,缺少共存意識也讓他們更容易走向衰弱。
匈奴信任和崇尚野蠻,因此只懂得破壞的民族不會走的很遠,歷史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現今的華夏民族天性很複雜,她存在包容,但是她的包容有著自己的民族界線,一切想要融合進華夏民族的種族必須自主或者被動地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的一員,並願意為主導政權做出服務。
拿漢國為例。漢國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融合地異族人,他們在民生或者軍事階層服務,漢國的軍隊系統就存在不少異族人,他們有的是鮮卑人、有的是匈奴人,但是無一例外的,他們正在被華夏民族的天性所融合。
事實證明每個民族並不是一成不變,上古期間的炎族和黃族從黃河源頭開始,他們不斷在運動中吸納成員。兩支不斷壯大的部落因為爭奪土地爆發戰爭,無論成敗融合成一個嶄新地民族,從而世界上有了自稱是炎黃子孫的民族,他們繼承了祖先的意志對土地有著無限的渴望。如此一來農耕地意識就在炎黃子孫心裡紮下了根。
華夏民族因為地域的關係從遊牧走向農耕,形成了一定的社會體系,他們在固定的勢力範圍內生存。有效地社會體系讓炎黃子孫誕生了自己的文明基礎,智慧文明帶來相對先進的理念。爆發出來演變成家庭族系,家庭團結在領導階層下不斷以認知為基礎向外擴張,慢慢從黃河源頭走向富饒的中原大地。
必須認清一點,華夏民族地祖先從來都不缺乏進取和擴張精神。從窄小的黃河源頭不斷進行征服,奠定華夏民族紮根中原足以說明一切。
版圖的擴大帶來地影響是讓這個龐大地民族變得複雜,家庭族系地關心早已經深入人心。因此也就有了私利。每個民族在進步時遭遇的困難被抬到桌面。家族地強大讓一箇中央政權的王朝走向衰弱,因此也就有了王朝權力壓制到最小所產生的利益集團分佈。這段時期被稱呼為春秋諸國。
那麼華夏民族從不缺少進取和擴張精神,是在什麼時候讓這個民族為自己加上了一道枷鎖?
枷鎖的源點正是如今的西漢劉徹王朝,這一位偉大君王完成了擴充套件生存空間的歷史責任,同時他也給這個民族帶來了嶄新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