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是不再宋某之下,眼下韃子兵雖集中兵力攻取靖邊樓,以宋某看來,兵力並非很多,我等主動出擊,殺他個措手不及,一來也可以搓搓韃子兵的銳氣,二來也可以緩解一下靖邊樓的局勢,諸位一下如何?”
第11卷 454章:如何是好
白日,燕王府。
此刻的燕王府氣氛十分沉重,燕王朱棣正與軍師道衍、世子朱高熾、二世子朱高熙、三世子朱高燧、以及護衛將軍蕭琴、鄭和、朱能、張玉一起商討山海關韃子來襲的問題。
朱棣陰沉著臉坐於寶座之上,座前案上便放著邊關的戰報。韃子來襲的當天,朱棣就從邊關得知訊息,當即驚的半晌說不出話來。沒過多久,便得悉韃子趁著朝廷削藩,自己兵權被削之際,蓄意來襲。得知邊關的戰事,朱棣一時胸堵氣悶,同時又感到無比沮喪。“韃子已經動手了!自己這個當年邊關第一的守將,此刻居然被囚禁了在一座王府之內,心中頓時憂心重重,無奈聖命難違,朱棣只好強打精神,來議這次韃子來犯的事情!
“軍師,邊關戰事,軍師看如何議處?”
朱棣話音一落,道衍心中一緊,他是燕王的軍師,跟隨燕王已經多年,燕王擔心邊關的戰事,他心中自是清楚,今日燕王通知商議邊關戰事,他心中便忐忑不安,若讓燕王袖手旁觀,燕王勢必不會答應,當年太祖洪武皇帝,命其就藩北平,真是讓他戍守邊關,保大明安享太平,如今邊關戰事又起,作為守邊的藩王,本責無旁貸,但如此一來,勢必會引發燕王的勢力,如此一來豈非讓朝廷起了疑心,眼下局勢正吃驚,素來勸阻燕王揮兵南下的道衍,不願這麼做。本來他打定了主意,勸阻燕王不理不問,可現在燕王問起,聽取口氣勢必出兵不可!道衍微微皺了皺眉頭,趁著臉,小聲稟報道:“邊關戰事本乃是燕王責無旁貸之事!“說道這兒他聽了一會兒,似乎在想什麼說辭,好一會兒才噓動著嘴唇道:”如今朝廷以諸位王爺擁兵自重,大肆削藩,王爺乃諸王之首,削藩自是不在話下,眼下殿下兵權已被削,若貿然出兵,必然引起朝廷懷疑,到時朝廷大病壓境,只怕難以成事,以老衲愚見,不如不予置論!”
“軍師此言差矣!當初太祖洪武皇帝遵從祖制,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父王作為諸王之首,面對外敵入侵何以能袖手旁觀!”朱高熾聽道衍建議袖手旁觀,心中不忍大明邊關落入敵手,忍不住出言斥責。
坐上的朱棣也是暗暗皺眉。道衍的這話,明明白白的告訴自己不能出兵,但傻子都知道,當年太祖建立宗藩制度,便是想讓諸王守住邊疆以此來保住大明的長治久安,如今韃子兵妄想趁著朝廷削藩,自己兵權被奪之際。意欲奪回山海關,自己身為北平的守邊藩王,又是宗藩之長,若是坐視不理,那和把北平的邊關拱手推給韃子兵有什麼區別?何況朱棣本想借著這次韃子兵進攻的機會,讓朝廷的一干文臣武將多少能顧念他對國家的貢獻,而推遲削藩。眼下讓他袖手旁觀,朱棣想著便覺心寒。想了一想,朱棣說道:“此番韃子來犯,本王乃是守關藩王,自當謹遵。如此大事,爾等身為王府屬官,亦需先保大明太平為好!”
朱棣此話一出,出了道衍面帶憂『色』之外,其餘眾人紛紛點頭,朱能、朱高熙、朱高燧等一干武將早已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上戰場,蕭琴聽眾人議論韃子入侵的事情,本無多大興趣,按照他的『性』子,今日他本想一句話不說,但聽到朱棣執意出兵,心中還是頗為佩服此人識得大體,雖說他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知曉這蒙古韃子兵,在不久的將來終究會和漢人溶為一家人,但此刻他並沒有天真的以為人家攻進來會對自己手下留情,所以心中也微微有些擔憂!
…………………………………………
朱棣皺著眉頭將道衍和朱高熾的話細細思索了一番,方才抬起頭,虎目裡的兩道厲光一一在眾人臉上掃過,最後盯著蕭琴柔聲道:“蕭兄弟如何看待此事?”
蕭琴本打定主意,對今日之事隻字不提,這會兒聽朱棣問起,不可不答,當下微微站起,抱拳行了一禮,微笑道:“山海關自古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前些日子在下自山海關進入北平府,見山海關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連天,此處進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此番有數萬精兵把守,就算韃子意欲攻取山海關,只怕也非易事!”朱棣本就有些猶豫聽他這般一說,臉上頓時『露』出了笑意,點了點頭道:“蕭兄弟此話並無道理!”頓了頓道:“只是這山海關實乃我北平的屏障,若是一旦被韃子佔領,後果不堪設想!”
蕭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