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己費盡心機、不遺餘力推行的極端君主專制制度,為日後宦官干政預埋了禍『亂』的種子。朱元璋在心裡雖然想著宦官這種人不宜過多,越少越好,但實際的需要卻由不得他。早在朱元璋稱帝之前,還是稱為吳王的時候,宮中的宦官人數已經超過千人,到洪武初年,內監的二十四衙門就建立起來了,宦官的人數就更多了。隨著人數的增多,朱元璋為了便於管理,於洪武十七年四月,對宦官機構進行第一次調整時,增設了禮監司,其職權為掌宮廷禮儀。至洪武二十八年第二次全面調整時,司禮監的職權則改為掌冠婚喪祭禮儀、賞賜筆墨書畫、督導光祿司供應皇宮筵宴等事務。這時,司禮監雖仍排列在內監之後,但新增加的掌御前勘合、內使出門馬牌等機要工作,這些工作無疑提高的太監在宮中的作用,此刻許霆雖為秉筆太監,其權力比起後來的劉瑾、馮保、張誠、魏忠賢自是不可同日而日語,但宮廷之中太監數量之多,組織起來殺個區區採訪使,並不難。
朱棣微微皺著眉頭沉思了片刻,心道:“眼下,蕭兄弟、朱將軍、鄭將軍尚未回府,況且本王起兵諸多事宜,尚未商議,貿然殺了採訪使,只怕引起朝廷的懷疑,如此一來,只怕得不償失,此人貴為宮中秉筆太監,眼下有榮為監軍太監,日後說不定對本王的之靖難大業大有幫助!
許霆不知朱棣這般心思,瞧他低著頭沉思,還道朱棣猶豫不決,忙抱拳道:“區區一個採訪使算不了什麼,王爺儘管放心,他若是膽敢找王爺半點碴,小人讓他出不了北平城!”許霆平日裡最恨那些不將他們當人的官宦之人,而那暴昭便是其中的一個,許霆平日目空一切,對那些官宦之人最是看不起,此刻逮著這個機會,還不恨得咬牙切齒。
朱棣皺了皺眉頭,想勸慰兩句,正欲答話,忽聽的一個丫鬟走了進來,衝著朱棣微微一俯身,低聲道:“稟王爺,軍師求見!”說著又朝徐王妃行了一禮節。
朱棣正煩躁,一聽道衍求見,喜上眉梢,也顧不得許霆在場,衝著那丫鬟急道:“快傳!”
………………………………………………………… 丫鬟福了一幅,轉身便走了出去。
片刻,一陣腳步聲響起,道衍帶著一個人走了進去,朱棣斜眼一瞧,卻是先前跟著一起回府的金忠,二人走到朱棣跟前,正欲行跪拜之禮,朱棣忙揮揮手,道:“軍師何須多禮,兩位請坐!”
道衍、金忠道了謝,在朱棣左側的長椅上坐了下來,朱棣待道衍坐下,將手中的聖旨遞了過去,趁著道衍誦讀聖旨之際,將剛才許霆所說的話語,講述了一遍。朱棣語速很快,但道衍卻聽得分明,朱棣話音一落,道衍便將聖旨方在一旁的茶几上,皺著眉頭望了一眼許霆,沉思了良久才道:“胡患只不過數十日前的事情,朝廷此時遣來採訪使,且直奔燕王府,定是朝廷趁著胡煌將除之際,再行前些時日的削藩大計!”頓了頓,目光寒光一閃,續道:“以老衲看,這道聖旨,說明了朝廷削藩的決心,此刻來的採訪使,定是來王府打探王爺的動靜,若是王爺稍有不慎,只怕……?”
朱棣驚得一身汗,低聲道:“既如此,本王該當如何?”
道衍目光寒霜一閃,盯著朱棣道:“王爺不必驚慌,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區區採訪使,王爺不必放在心上,倒是這道聖旨,以老衲愚見,王爺應當早作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書友們,收藏票、推薦票,訂閱有沒有啊,下面還有兩章,馬上就要來了,手中有票票的,快快砸過來,幫助小景衝榜啊,爭取下個星期上封推哦,到時候,小景的書就有更多的人看了,各位加油支援了,小景感激不盡,再次叩首,行禮!
第13卷 545章:天下擒王
朱棣自是知曉道衍口中的所指的打算是什麼。若說諸王被削之時,朱棣仍心存僥倖的話,但如今建文帝昭告天下,以少林至善大師為天下擒王領袖,奉皇命擒王,採訪使突兀造訪,這接踵而來的一件件事,已使他早已對那一絲的僥倖失去了耐『性』,取而代之的是內心漸漸的相信,建文帝恐怕不會放過藩王!想到這裡,朱棣頓覺胸口猶如被一塊大石頭壓著一般,吐不過氣來。道衍多次的提示,朱棣聽在耳裡,也並非欲動於衷,他雖貴為藩王,但若讓迎脖待宰,那非他所願,但若是真要揮兵南下,朱棣心中卻有一直下不了那個決心,當年父王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