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不可再勸,遂嘆口氣道:“王爺忠義,我等深感敬佩。只是當今聖上聽信看朝中『奸』佞小人的主意,削藩之意已定,殿下雖不願行叛逆之舉,但已有所準備,以免慘遭湘王之禍。”
此話一出,蕭琴明顯的看到朱棣高大的身軀震了震,似乎想起了什麼害怕之事一般,臉『色』瞬間變得蒼白毫無血『色』,良久才嘆了口氣,道:“軍師所言甚是,剛才本王所想太過簡單了,眼下危機四伏,以二位愚見,該當如何?”
蕭琴雖對這段歷史熟知,但多為結果,若是要他說上一番,且又不知如何說起,唯有將目光移向了一旁的道衍和尚,道衍會意,起身奏道:“依老衲之見,如今朝廷削藩之舉早已鬧得滿朝人心惶惶,諸位王爺迫於形勢,才同意削藩,如今發生了湘王滅門慘案,諸王早已不服,眼下應將諸王的慘狀公佈天下,取得天下萬民的歸心;同時告知諸王,借用當年太祖遺留的遺詔,借“清君側”(注1)之名,揮兵南下,興靖難之役以匡正朝綱、誅殺『奸』臣,保我大明萬世江山!“
…………………………………………………………………………………………………………………………………………………………………………………………………………………………………………………
注1:朱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 他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因此,歷史上稱這場朱明皇室內部的爭奪戰爭為“靖難之役”。
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
1歷史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