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用來指代在不對過去追根問底的前提下控制情緒和自我形象,叫做“基於解決方案的療法”。如果你對這個課題感興趣,想參考當前流行的新書.建議讀讀比爾·奧漢倫的《把事情做得與別人的不一樣》。
“遺忘”的力量
當有人要求奧托·格雷厄姆說出足球界某個偉大接球球員最重要的特徵時,這位克利夫藍褐色人隊偉大後場球員說:“瞧我這該死的記性。”不少球員和教練也和我這麼說,而且這種場面在媒體採訪中也年復一年地出現。其意思是說,接球球員所具備的最重要技能,是不斷忘掉剛剛漏掉的可以接住卻沒接住的好球,以便將精力集中在“靶子”上——即成功接住下一個向他所在方向傳來的好球。
我曾多次在電視上欣賞足球比賽,看著射門的球員射出一腳臭球,連20~30碼的近距離射門都失之交臂,卻立即轉身投入到比賽中。哪怕整場比賽意義重大,在面臨下一次距離更遠、難度更大的射門時,他們仍然毫不猶豫。與身體力量和射門技巧相比,射手先遺忘、再重整的能力同樣重要。
為過去的錯誤和過失而不斷自責(無論是若干年前還是數分鐘以前的事)於事無補,反而在另一方面使你將要改變的行為成為固定模式而無法改變。如果我們老是停留在失敗的記憶上,並且愚蠢地得出結論,“我昨天失敗了,所以我今天還會再失敗”,那麼對過去失敗的記憶反過來便會影響當前表現。然而,這並不“證明”潛意識反應模式本身會重複、會永存,或者表示在行為得以改變之前,埋藏在深處的所有失敗記憶都必須根除。如果說我們成了受害者,那是我們的有意識思維使然,而不是由於潛意識的作用。因為我們下結論、選擇將要關注的目標形象,都要靠性格中與思維有關的那一部分來作出。一旦改變思維、不再為過去費盡心機,昔日的記憶便伴著錯誤一起,無法對我們起作用。
不在乎過去的失敗、一路向前
如果在催眠過程中告訴某個害羞、怯懦、冷漠的人,讓他相信或自認為是一個膽大、自信的演說家,他的反應模式便會立即改變。他此時此刻相信自己能做到什麼,他就能做到什麼。他的注意力完全交給了想要實現的積極目標,而根本沒有考慮過去的挫折。
多蘿西婭·布蘭迪在優秀圖書作品中講述了這一觀點怎樣使她碩果累累,成為一名成功、優秀的作家,以及怎樣開發、利用她自己從不知道的才華和能力。在目睹一次催眠演示之後,她既覺得好奇,又感到吃驚。後來,她無意讀到心理學家F·M·H·邁爾斯寫過的一句話。她說,這句話改變了她的一生。邁爾斯的這句話解釋說,催眠主體展示出的才華和能力,應歸功於在催眠狀態下對過去失敗的“記憶清洗”。如果人在催眠狀態下能做到這一點(多蘿西婭·布蘭迪不禁捫心自問),如果普通人身上具有的天賦、能力和力量,僅僅因為對過去挫折的記憶而受到阻滯、得不到利用,那麼,為什麼一個人在清醒狀態時,卻能透過無視過去的挫折、“表現得像絕不可能失敗一樣”,從而能夠運用這些同樣的力量呢?她決定一探究竟。行動的前提是:那些力量和能力是實實在在的,只要她勇敢向前,表現得“像它們真有一樣”,而不是懷著試探之心、不虔誠,那麼她就能運用這些力量和能力。不出一年,她的作品數量猛增,銷售量也翻了幾番。另一個讓人驚奇的後果是:她發現自己在公開場合演講的能力突飛猛進,成了一名炙手可熱的演說家,而且對演講樂此不疲。相比之下,此前她不僅沒體現出絲毫演講才華,還恨透了在公開場合講話。
有了本書諸多章節中描述過的那些心理控制練習,再加上為期12周的心理控制課程中提供的更具體、更復雜的精神訓練練習,我的努力目標之一,就是幫助你憑自身想象“像夢想成真一樣去做事”,並鼓勵你反覆地、創造性地那樣做。
在《贏得幸福》一書中,貝特朗·羅素寫道:
我並非生下來就幸福。小時候,我最喜歡的歌曲是:“厭倦了塵世,塵世充滿了我的罪孽。”……長到少年時,我憎恨生活,始終處在自殺邊緣,然而自殺念頭卻被進一步學習教學的願望所阻止。如今,恰恰相反,我事受著生活,幾乎可以說,每過去一年,我就更熱愛生活幾分……這主要是因為我越來越不那麼過度關注自己。像其他受過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樣,我也有反省自己罪過、愚行和缺憾的習慣。我把自己看成一個可憐人,而這無疑是應該的。慢慢地,我學會了對自己、對自己的缺點漠不關心。我開始將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外界物體上:世界的狀態、知識的各種分支、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