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步輕盈的走了進來。慕容瑞不用抬頭,也知道是宇文蘭珠進來了——除了她,沒有人敢這樣走進他的房間,她大概又是來說老師的事情吧?卻聽她聲音清冷的道:“今天平安跟你說什麼了?”
慕容端一愣,下意識的抬起頭答道:“沒什麼,就是挖苦了我兩句,問那個仙藥我們有用還是無用!我就不信了,那小天師就是她府裡的人了不成?過兩天,我咬親自去會一會這個小天師!”
………………。
第135章以報殺人。
十一月初一,是照例的朔日大朝。這一天,大燕的文武百官,包括六部王爺們,都會寅正(早上四點)就起床出門,為了同一個革命目的,從四面八方趕到紫禁城,在一天中最寒冷黑暗的時刻,藉著微弱的路燈從宮門步行到太和殿前,參加大燕朝最隆重而無聊的會議。
這一次大朝,許久不露面的永年皇帝卻破例出現在太和殿的龍椅上。不過想到過幾日就是冬至大祭,百官自然也覺得是情理之中。
而大朝所議,便多是圍繞大祭而行,禮親王和鄴王照例先去嘉福寺準備一切事宜,戶部禮部官員協同;按著便是兵部和禮部、戶部就明年萬壽節的準備又彙報了一番:練兵、建造觀禮臺、接待各國來使……待得彙報完畢,,早已過了平日退朝後的“朝食”時間——大燕沿襲唐朝制定,官員退朝後可在宮中領一頓飯,之後才是正式的散朝。
待永年宣佈退朝,早上四五點就從家裡出門,又站了一上午的官員們早已經餓得前心貼後背,六部的王爺將軍自然快步離去,到宮門上馬回家吃飯,而文官們三五成群的出了太和殿,向體仁閣而去。
體仁閣就建在太和殿東變,除卻平日的朝食,也是文人應詔舞文弄墨之地。此時,閣內早已設好案几,飯菜點心亦已備好,還是那幾樣溫火膳的東西。不過.眼見的官員一走進來救發現,除了平日的食水之物外,每張案几上還多了一疊薄薄的冊子,老遠便看得清楚,米黃的底色上鮮紅的兩個大字,正是近兩個月來在京中各處張貼售賣的《京報》。
此時文人本就講究食不言寢不語,這種特殊時候特殊地點的朝食,更是不願意多說什麼。因此看到這桌上最新一期的《京報》,眾人心裡雖然多少都有些驚疑,卻也並不會在此等場合議論紛紛,不過是各自跪坐下來,默默進食,有的便是一面吃一面便翻開了《京報》瀏覽。
突然間,便聽有人一拍桌子:“好文章!”看了《京報》的,自然知其所指,沒看的也忙翻開來著,不由也是倒吸一口冷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這一段一路讀下去,直到最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吾輩雖不才,亦願效法古之仁人,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有的擊節讚歎,有的倏然而驚,看法各不相同。
相同的卻是,明裡暗裡便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御史袁正剛。
作為御史裡資格老、名氣大的毒舌代表,袁正剛幾日前他彈劾平安公主的奏章在座之人多半都己看過,至少也知道一個大概。因此人人心下雪殼:這篇《京報》的《社論》顯然一字一句都是針對這封奏章而來,只是文采驚人,行丈雄辯,句句皆有例證有根據,相形之下,比那奏章可高出不止一籌。但更令人驚駭者,是這份《京報》居然出現在朝食的案几上,皇帝的心思不言而明!
袁正剛坐在西頭的一張案几前,低頭翻動《京報》,指頭卻忍不住微微顫抖。讀著那些激情飛揚的文字,他只覺得心裡就像壓上了一塊巨大的石頭,連同僚看過來的目光,都分外刺眼。這封奏章意味著什麼,他自然是最清楚的,也做好了一切準備來面對皇帝、鄴王或公主的怒火——之所以文字那樣刻毒,就是為了激起這樣的怒火。
如今,東宮已將各種後手都準備完畢,但沒想到,等到的卻是這樣一篇看來註定會留傳天下乃至後世的精彩文章!那位平安公生,居然會用這勞什子的邸報副刊,做出這樣堂堂正正又犀利無比的回應——從古至今,邸報何曾被派上過這樣的用場?但細想之下,這位公主之所以花了偌大的力氣辦這報紙,難道就是為了今天?
那他的刻薄,他的大肆攻擊,相形之下,豈不成了跳樑小醜般的陪襯?
再住下一翻,果然,下面便是自己的那篇奏章,一字不落全文刊登,然而看到這篇當初也是反夏推敲過的文字時,袁正剛只覺得胸腔子裡的那顆心都快不是自己的了——《京報》如今可是全京城人都在讀,都在談的東西,天下各州府也都能看到,如果只是這一篇《社論》
也就罷了,知情者畢竟只有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