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母星系的殖民與開發工作也已開展多年,被挑選出來的五百億查輪特人在接受了全面改造,也就是用克隆出來的肉體取代了質能體身軀之後,回到了他們誕生的星球上。查輪特星已經被人類的殖民者全面改造,擁有相當於人類文明資訊時代的科學技術。依靠可控核聚變與來自行星核心的能量,只要個體數量沒有增加,查輪特人能夠在母星上繁衍數千萬年。
此時,到達查輪特星系的人類殖民者已經超過三千億,而且還在持續增加。
那兩顆很不穩定的行星的公轉軌道已經得到調整,全部處在生命帶內,而依靠科學技術的建立起來的生態環境也已基本形成,殖民點的規模正在迅速擴大,要不了多久就能發展成永久定居點。
其實,在改造查輪特星系的時候,科學家提出了兩套方案。
一是利用查輪特人建立起來,在戰爭中遭到了嚴重破壞,但是依然存在的空間世界,將其建設成殖民地,然後擴大為永久定居點。二是改造生命帶內的固體行星,使其產生能夠滿足人類的基本居住需求。
相對而言,前者更有吸引力。
在對查輪特文明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之後,人類才發現,這個由兩棲生物進化而來的智慧文明對生存空間大小與生存環境好壞的要求遠遠超過人類,前者幾乎是人類的十倍,而後者意味著需要為生存耗費更多的資源。如果能夠修復查輪特文明建造的三個空間世界,足夠容納三十萬億人!
因為查輪特星系的資源更加豐富,所以確保三十萬億人生存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只不過,修復三座空間世界本身就是個問題。
在戰爭中,三個空間世界遭到了毀滅性破壞,還存在非常大的隱患,不但修復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即便在修復之後,也很有可能對殖民者的人生安全構成威脅。比如,誰也不知道那裡面還有多少查輪特人在投降之前安裝的地雷。那些地雷,全部裝填了星核,足夠炸死只有質能體的殖民者。如果把清除這些隱患算進去,修復三個空間世界的開支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對管理當局來說,這就意味著要發放大量“貢獻積分”,也就意味著殖民者非瘋狂的繁衍後代。
顯然,這並不符合人類文明的根本利益。
在征服了凱特創造的智慧文明之後,管理當局就透過了一項法律,即今後征服的所有殖民地都屬於整個人類文明,而不是屬於最初到達的殖民者。殖民者只有開拓權,卻沒有殖民地的主權。因為羅晉勇已經解決了空間橋樑的問題,所以殖民地也不可能利用空間距離脫離整個人類文明。
既然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產,那麼每個人都有去殖民地定居的資格。
為此,殖民地的人口數量就必須受到限制,即殖民者不能無限制的繁衍後代,以此充斥整個殖民地。
當然,資源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修復三個空中世界,需要大量質能體,而獲取質能體的唯一辦法就是開採那些巨行星上的資源。在此之前,查輪特人已經開始開發巨行星,甚至導致一顆巨行星消亡,數顆巨行星的質量大幅度減少。在查輪特人戰敗的時候,其對巨行星的開發與利用,已經破壞了恆星系裡的引力系統。
如果人類殖民者繼續開發這些巨行星,獲取巨行星上的資源,很有可能導致整個恆星系變得不穩定。要是恆星系的引力系統崩潰,導致某顆行星,哪怕是一顆體積較大的小行星脫離軌道,被恆星引力捕獲,最終掉入恆星,結果也是災難性的,因為從恆星裡噴發出來的物質將席捲整個生命帶,三顆固體行星與三個空間世界都將徹底毀滅,殖民者也未必能夠僥倖逃脫。即便這樣的災難是可以防範的,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三個空間世界帶來的好處。
結果就是,管理當局最終選擇了後者,改造那兩顆行星。
出於安全上的考慮,這兩顆行星的軌道非常特殊。除了一個在查輪特行內側、一個在查輪特星外側之外,兩顆行星的公轉週期也很獨特,保證在任何時候,都有一顆行星與查輪特星在恆星的同一側。這樣一來,設定在兩顆行星上的監視站就能時刻監視查輪特星,監視那些殘存的查輪特人。
對查輪特星系的開發工作已經全面開始,而對另外兩個恆星系的開發工作也已展開。
此外,對那四個沒有完全毀滅的恆星系,人類文明也沒有放過,只是沒有在其裡面建立殖民地。
這四個恆星系,仍然有可以利用的價值,比如開採最重要的資源。
為此,管理當局派出了最精幹的殖民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