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
張衡出身於名門望族。其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聖童,曾把家傳
餘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登基後張堪受薦拜官。曾被任為蜀郡太守隨大
司馬吳漢討伐割據蜀郡的公孫述,立有大功。其後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拜為漁
陽(今北京附近)太守。曾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此後在他的任期
內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他又教人民耕種,開稻田八千頃,人民由此致富。所
以,有民謠歌頌他說:“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為官清廉。伐蜀時他是首
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對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珍寶毫無所取。蜀郡號稱天府,
但張堪在奉調離蜀郡太守任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很有文采。16歲以後曾離開家鄉到外
地遊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陝西西安一帶)。這一地區壯麗的
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了東漢首
都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一位青年學者崔瑗,
與他結為摯友。崔瑗是當時的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的學生,也精通天文、曆法、
數學等學問。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
主簿,掌管文書工作。8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在南陽期間他致
力於探討天文、陰陽、歷算等學問,並反覆研究西漢揚雄著的《太玄經》。他在
這些方面的名聲引起了漢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張衡被徵召進京,
拜為郎中。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遷尚書郎。次年,遷太史令。以後曾調任他職,但5年
後復為太史令。總計前後任此職達14年之久,張衡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
在這一階段裡完成的。順帝陽嘉二年(公元133年)升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
擠中傷,於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調到京外,任河間王劉政的相。劉政是個驕橫
奢侈、不守中央法典的人,地方許多豪強與他共為不法。張衡到任後嚴整法紀,
打擊豪強,使得上下肅然。3年後,他向順帝上表請求退休,但朝廷卻徵拜他為
尚書。此事頗有蹊蹺,因尚書的官秩遠低於侍中或相,他是否應徵,史載不彰。
就在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
張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學家。他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學、地震學、機
械技術、數學乃至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
1.天文學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有兩項最重要的工作——著《靈憲》,作渾天儀。此外,
在曆法方面也有所研究。
關於《靈憲》
《靈憲》是張衡有關天文學的一篇代表作,全面體現了張衡在天文學上的成
就和發展。原文被《後漢書?天文志》劉昭注所徵引而傳世。文中介紹的天文學
要點如下:
(1)宇宙的起源。《靈憲》認為,宇宙最初是一派無形無色的陰的精氣,幽
清寂寞。這是一個很長的階段,稱為“溟滓”。這一階段乃是道之根。從道根產
生道幹,氣也有了顏色。但是,“渾沌不分”,看不出任何形狀,也量不出它的
運動速度。這種氣叫做“太素”。這又是個很長的階段,稱為“龐鴻”。有了道
幹以後,開始產生物體。這時,“元氣剖判,剛柔始分,清濁異位,天成於外,
地定於內”。天地配合,產生萬物。這一階段叫做“太玄”,也就是道之實。
《靈憲》把宇宙演化三階段稱之為道根、道幹、道實。在解釋有渾沌不分的太素
氣時引了《道德經》裡的話:“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些都說明了《靈憲》
的宇宙起源思想,其淵源是老子的道家哲學。《靈憲》的宇宙起源學說和《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