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老子新說
老子文產生於中國春秋末期,史經周景王變法、戰國紛爭、秦始皇“焚書”和漢武帝對老子“絕其道”,其諸多版本仍然傳抄、傳印了2500多年!這個歷史奇蹟用漢武帝下屬司馬遷《史記》解釋說:是老子見周朝將亡,隱居到邊關,為關尹寫的五千餘言道德文章。這,難以令人信服!周王室的諸多古籍都沒流傳下來,而一位所謂的“古代圖書館長”在邊關寫的文章,竟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傳文全國、流傳百世?純屬無稽之談!歷史上肯定是掩蓋了周朝末期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以及老子的其人、其事。
經過對先漢史料的邏輯考證,認為歷史上周朝春秋末期所謂的“王子朝之亂”實際是“單穆公之亂”!“王子朝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樁最大的冤假錯案!它的主要矛頭就是針對老子文和景王變法,並因此引發了一場以單穆公為首“親下以謀上”的反變法派對以周景王、斌起和王子朝為首的官道理論變法派的大屠殺和中國兩千多年的理性黑暗,這在先秦的《左傳》《國語》等史科中均有記載。
老子文是公元前522年周景王改革周朝300年來政策欽定的“令德”,因為這一年《左傳》記載:魯大夫閔子馬公開攻擊周朝不學周禮,歪曲老子改革周禮的“無學”理論是“不學”。老子文也是公元前522年周景王無射鐘的律文,因為這一年《國語》中記載單穆公反對景王鑄無射(“宣市哲人之令德”的鐘),他攻擊老子文“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過慝之度……三年之中而有離民之器二焉,國其危哉”!也因為鐘上的律文無先後之分,造成了帛書抄本“德經”在先,而其它抄本“道經”在先的差別。正因為以上的原因,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才稱老子文是“老子貴虛靜而重變法”,說單穆公政變是“親下以謀上”,說老子文是《周書》,留傳下了春秋末期各國的不同抄本。
老於文是春秋末周朝變法的綱領、中華的《義經》,由於公元前524年景王的突然去世,單穆公才得手勾結晉國政變,實現了大貴族的霸道對追求為民作主的王室、舊臣和百工的野蠻殘殺!至此,中國這頭雄獅才沉睡了兩千多年,周朝理想才成為痛苦生活中的普通中國人的一種慰藉的夢幻。人民懷念他們,把他們稱為中國的神,把老子奉為“太上老君”。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認真研究一下老子,澄清一下歷史、上可以告慰古人,下可以警示來者,今可以借鑑經驗,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重要工作。
。
作品相關
莊子' TOP '
'更新時間' 2011…11…18 23:59:00 '字數' 26990
1、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齊物論》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養生主》
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遊》
4、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莊子。大宗師》
5、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莊子?人間世》
7、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莊子?齊物論》
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間世》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0、不以物挫志。——《莊子?天地》
1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或難曰:“龜鶴長壽,蓋世閒之空言耳,誰與二物終始相隨而得知之也。”抱朴子曰:“苟得其要,則八極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遠,有若同時,不必在乎庭宇之左右,俟乎瞻視之所及,然後知之也。玉策記曰,千歲之龜,五色具焉,其額上兩骨起似角,解人之言,浮於蓮葉之上,或在叢蓍之下,其上時有白雲蟠蛇。千歲之鶴,隨時而鳴,能登於木,其未千載者,終不集於樹上也,色純白而腦盡成丹。如此則見,便可知也。然物之老者多智,率皆深藏邃處,故人少有見之耳。按玉策記及昌宇經,不但此二物之壽也。雲千歲松樹,四邊披越,上杪不長,望而視之,有如偃蓋,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壽萬歲。又云,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