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經一個多小時,車子來到了這次的寫生的第一站——崇武鎮。崇武鎮比想象中的更加新鮮有趣,街頭的建築多以三、四層的樓房為主,高樓不多,建築風格與內陸並無太大差異,但眾多的惠安女卻是閃亮。這些惠安女很快就引起初到眾人的極大興趣。她們佩帶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臍;下身穿著特別寬鬆肥大的褲子,腰帶是紮在肚臍下面。要說到這惠女的服飾,也是十分有趣,解放初留傳至今的一首打油詩形象地勾畫出了惠東女傳統服裝的特徵:“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惠安女的頭部被頭笠和頭巾包裹得僅露出一張臉——“封建”;而腰、腹部卻暴露無遺——“民主”。大筒褲的褲腳寬達04米——“浪費”;上衣卻短得連肚臍也遮不住——“節約”。於是,所謂“封建”與“民主”,“節約”與“浪費”,在惠女的身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一種內涵豐富、既矛盾又統一和諧的審美觀。不過,自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年輕惠東女穿著慢慢地時尚化了,35歲以下的惠安女已經幾乎不穿傳統服飾。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惠安女的服飾雖然極具特色,但她們卻地地道道的漢族,從嚴格上來說,惠安女其實是惠東女,她們主要分佈在惠安東部的崇武、山霞、淨峰和小岞四個鎮。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象也是值得疑問,這一路上,不論是種田採茶還是搬石開路,所見到的勞作者基本都是這些女性,男性極少看到,就算看到的也是被惠安女們用繩框背在身上的小孩,或者老人,偶爾看到幾個壯年男性也都是無所事事。之所以會有這種奇象,據開車的師傅說,惠安女的婚俗非常奇特,婚嫁那天,新娘身著黑衣褲,當地人稱為黑鳳凰衣,打著黑傘,由孃家的親朋好友陪送過來,男方並不派人前去迎接。新婚第一夜,新娘是不能上床的,只能站在床邊過夜。她們結婚三天以後就要回孃家長住,直到這一年的除夕夜,丈夫才可以將妻子接回家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又必須把妻子送還孃家。此後,只有等到較大的傳統節日來到時,比如春節的時候,清明的時候,還有中元節,就是七月十五,還有冬至和農忙的時候丈夫方可將妻子接回小住一到二日,如此反覆,直到妻子生了孩子,方可名正言順地長往婆家與丈夫共同生活。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男人長期在外捕魚、打工,女人則在家從事副業和農業,從而形成了惠安女的習俗。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舊習俗有了許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