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直到陳大人帶著滿腹疑惑的離開,他都沒能想明白,戚一斐求的到底是什麼。其實很簡單,戚一斐只是想提前入宮罷了。戚一斐想看天和帝,並不是隨便說說,他是真的一直在暗中準備,只是苦於連入宮的機會都沒有,便也無從談起罷了。但凡能抓到一點,他都會去做。這次中秋宴會主要協助戚一斐的,自然不是陳大人這種見風使舵的牆頭草。而且光祿寺的死對頭——尚膳監。陳大人這麼積極,甚至不惜拉下臉來求戚一斐,就是想借著攝政王不喜歡太監的東風,經此一役,徹底把尚膳監給摁回土裡!大啟皇城,一直都有兩套飲食班子,一個是光祿寺,一個就是尚膳監。這兩者的區別,簡單點來說,就是國宴與小灶。國宴看不上小灶的野路子,小灶瞧不起國宴的花花架。天和帝時期,偏好用太監,很是倚重這些陪伴他長大的都人,而天和帝這個人,大家都知道的,他有點公私不分,因為喜歡,有時候宮宴甚至也會交給尚膳監去做。而對於光祿寺來說,這一舉動,無疑就是在侮辱它們的專業性,在瘋狂打臉。光祿寺不敢恨天和帝,就恨上了尚膳監,覺得他們欺上瞞下、諂媚惑主。這段恥辱的歷史,必須用尚膳監的倒臺來洗刷!比起光祿寺這段時間的揚眉吐氣、磨刀霍霍,尚膳監那邊,就有些惶惶不可終日了,生怕光祿寺翻身後,連它們給皇帝開小灶的活兒也搶了去。在這個宮裡,最怕的不是忙,而是沒有用。尚膳監的掌印太監不知道明裡暗裡,被試探了多少回,但他依舊不動如鍾。這位掌印姓張,是難得沒有在之前的政鬥風暴中,被撤換下去的掌印。沒人知道這張太監為什麼能活,大家只能暗中猜測,這太監怕不是之前就已暗中投靠了攝政王。再聯想一下戚貴妃的香消玉損、天和帝的突然中風,不敢想不敢想,宮門裡的水實在是太深了。張公公一輩子的老實人,卻是個大舌頭,乍然聽到這個傳聞、被潑了一身髒水時,他就苦練起了發言與對罵,只想著有朝一日要噴死對方!實在是太憋屈了,要為自己沒做過的事背鍋。他真沒被攝政王收買過,他倒是想抱大腿呢,可惜沒得抱。至於攝政王為什麼會對張公公青眼有加,張公公不像丁公公那樣心裡沒數,他多少是有些猜測的。雖然這個猜測說出來,大概會讓旁人笑破肚皮,覺得他連撒謊都不會編個好的。但張公公確實是這麼覺得的,攝政王留下他,是在報恩。報當年張公公剛當上尚膳監的掌印時,沒有刻意餓死他的恩,不管飯是好是壞,是冷是熱,但至少張公公從未想過,給皇后舊宮中的七殿下斷糧。當然,張公公也並沒有做什麼特別好的事,所以他就只是不功不過,繼續被留下來做了他的尚膳監掌印。而所有太監裡最走運的丁公公,張公公私心想著,丁公公說不定也在什麼他不知情的時候,幫過七殿下一二,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可惜,不等張公公“神功”大成,為攝政王辯駁。那些提成“問題”的源頭,就都被攝政王從徹底解決掉了。張公公重新變回了那個會做菜但口吃的太監,再沒想過去和誰理論,他真沒有被收買過。唯一一次被收買,就是今時今日了。受賄人:他。行賄人:徵南郡王戚一斐。張公公看上去一點不為宮宴著急,自然是因為他心裡裝著更大的事。這事大到說不定會滿門抄斬的那種,幸好,他是個無根之人,又早已與家人失散,光棍一個,不怕連累任何人。但他還是害怕,哪怕下定決心去做了,依舊怕很多天,胃一抽一抽的疼。這一切,就還要從十二監,去給戚小郡王登門賠禮開始說起。十二監因為怠慢了徵南郡王,被攝政王立了典型,這已是全大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笑柄了。但眾人不太知道的是,這一切的起因,不過是一季的衣物罷了。這裡面本沒有負責飲食的張公公什麼事的,但十二監同氣連枝,看賞的時候,未必所有人都有,受罰的時候,卻肯定是會被想到一塊去的。這本應該是由司禮監的丁公公牽頭的,但丁公公負責的是最重要的章奏,要日日侍奉在攝政王左右,攝政王也明顯沒把丁公公劃分到該對此事負責的太監裡,丁公公自然是不會主動蹚這趟渾水的。張公公怕新上來的掌印們不會辦事,作為老前輩,只能咬牙認了這個苦差事。張公公日日帶人登門,卻日日連郡王的面都見不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群本就不怎麼得聖心的太監,就越來越害怕了,連怨懟都不敢再有。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戚一斐身邊最受信重的大婢女佳客,暗中聯絡了張公公。佳客是替戚一斐找張公公的,只為一件事——有沒有辦法,在中秋宮宴的時候,讓戚一斐設法去見天和帝一面。不求別的,就求好歹能見一面。張公公笨嘴拙舌,很想問,雜家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雜家可是堅決不受賄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張公公還是答應了,他這個人,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