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不要太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這一線之差,給了襄陽一絲喘息之機。
劉表是個優柔寡斷之人嗎?你要去問葉歡,答案肯定不是。
一個能單騎入荊州,平定所有宗賊的人,不僅殺伐決斷,還饒有謀略。只不過,人與人怕的就是對比,倘若比曹操的話。
那不但劉表,就是葉歡自己,也不會認為他比曹孟德強。今日的巨大優勢是怎麼來的,葉大將軍是有非常清醒的認知的。
無可比擬的家世,九龍玉佩,加上穿越者的先知先覺,都是重要因素。葉歡從來都不會覺得,在爭天下上,他比曹劉更具雄才。
當然,這些話,你在葉大將軍嘴裡,是永遠聽不見的。有了自己的穿越,對曹操劉備以及一眾諸侯而言,絕不公平。
沒有決斷,沒有決斷劉表就不會將荊州大軍的指揮權交給蔡瑁,讓他主動出擊,而放棄了陷陣名將,高順給的建議。
決斷是有的,但料敵並不清,他和蔡瑁,都錯誤估計了曹軍的真正戰力。這才是荊州一戰的敗因,與定邊軍也脫不開干係。
之前無論是董卓還是曹操,袁術也好袁紹也罷,定邊軍都能在戰場上正面相對之時佔據優勢,便顯得曹軍的實力……
蔡瑁見過陷陣、見過飛虎,見過飛雲,知道定邊訓練的先進和裝備的精良。這些,葉歡也並未對劉表隱瞞,並幫他加強。
可惜,對一支強軍的認知,設若你沒有與之對戰過,永遠不可能知根知底。
在擁有同樣精良的裝備後,蔡將軍有些飄了。
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定邊軍是強,可我荊州軍也在追趕。曹軍精銳,在陷陣飛虎等定邊主力面前,又何能為強?
壞,就壞在這裡了。蔡瑁的判斷,荊州軍肯定不如定邊軍,也不如曹軍,但實力的差距並不大,雙方可以一戰!
主帥的判斷,影響全軍,當日出征之時,上下士氣高昂,軍威雄壯。在蔡瑁眼中,只要自己夠謹慎,一擊不中,立刻撤退。
他也不是完全不在意高順的建議,但身為戰將,誰不渴望著,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打出屬於自己的名聲?機會亦是難得。
葉歡說過,蔡瑁是良將,少說了兩個字,水軍良將。用之與步軍,當然也不是無能,但作為三軍主帥,負擔就有點重了。
後世有句話,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與樂進李典等人的初次交鋒,蔡將軍的想像更進一步,曹軍果然有些準備不足。
他們沒想到自己有如此決斷,率軍斷然出擊,以至於倉促應對,連戰連敗。而勝利,可以無限加強信心,亦能矇蔽雙眼。
樂進在此戰之中,最優秀的一點,就是牢牢把握住了蔡瑁的心理狀態。而這些,恰恰也是他在與定邊軍交戰中,總結而出的。
當蔡瑁和荊州軍的信心漲到之際,打擊隨之而來,敵人在一瞬間,變得比之前強大了兩倍,且還佔據地利之優。
潰敗,就在中軍
被擊敗的一刻產生,樂進親自率軍衝擊,身先士卒。青州營人人用命,那一仗,曹軍打的是酣暢淋漓。
荊州軍拿曹軍,只當曹軍對待,相反,青州營拿荊州軍,是當定邊軍主力對待的。兩種不同的態度,決定了戰場上的形勢。
南山武院之中,對戰將的要求有詳細的描述,其中一點是,身為戰將,不但要會打勝仗,更要會打敗仗,後者也重要。
一開始,很多將領們聽不懂,原因很簡單,定邊軍沒打過敗仗啊!那又如何要求我,會打敗仗?結果,司隸之戰中……
程昱用計,伏擊白帆的飛熊軍,後者損失極大,成了最好的戰例。正如將軍所言,百戰百勝?一戰就能讓你失去,所有光榮。
當然,飛熊軍不至於,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戰例,他們在中伏之後的表現,可圈可點!徐晃、張郃,皆表現的極為強韌。
士卒們死戰不退,同袍們增援及時,以至於這一戰飛熊軍的確傷亡慘重。但僅僅從傷亡數字看,曹軍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
重點在哪裡?重點在於韌性、意志。這是基礎,可以戰敗,但絕不會潰敗,一字之差,判若雲泥,唯有如此,才可能挽回局面。
同樣的遭遇伏擊,比起司隸之戰,荊州軍面對的環境,要比當日的飛熊軍好的多。但他們顯然沒有,後者的韌性和意志。
當巨大的傷亡出現時,荊州軍開始潰敗了,潰敗,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指揮系統的完全失靈,軍官找不到士卒,士卒一心逃命。
這種狀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