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第1/1頁)
Fahrenhei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即使是從皇后身邊出來的淑妃都不敢多說一句,可貴妃正因為沒兒子,反而可以更坦蕩,尤其是聖上也十分相信她的坦蕩。跟在貴妃身邊最大的好處也是這個:不會被人針對。甭管其餘有子的妃嬪明裡暗裡鬥得多熱鬧,也沒人敢來撩撥貴妃,包括太子在內。這個時候的太子還遠沒到神志不清,樂意到處樹敵的地步。於是元春順風順水地度過了這場&ldo;大考&rdo;,做了貴妃宮中的女史,而石家姑娘……如今已是石美人,在來向貴妃請安時元春也見過她,石美人看起來倒是沒什麼變化,見到元春彼此還都能扯個嘴角。不過在元春聽說父親賈政又專門去太子妃孃家拜訪之後,她的好心情戛然而止:姑父既然親自出手,當然也寫信告訴了父親賈政……其實若不是姑母賈敏心疼她,姑父未必會這樣&ldo;多管閒事&rdo;,如今看來,顯然父親不怎麼領情。元春當晚就沒睡著覺,第二天又是她當值的日子,起床時氣色就有些難看,她也沒刻意遮掩。元春到宮裡來可不是為了專門勾搭皇子,她心裡再明白不過:這時候討好貴妃比什麼都重要。因此外表上大方得體就好,完全不必像有些姑娘,打扮得……頗有特色,只為引人多看上一眼。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一日七皇子趙之楨進宮見貴妃,見到元春這個生面孔便多瞧了幾眼。元春自然也見著了七皇子,這位前世的丈夫,原本她設想過無數次再見時她該是什麼樣的心情,可真到了這一天她竟是無喜無悲‐‐當然跟昨夜琢磨了一整夜,精力很是不濟也頗有關係。☆、第六回遠離太子,討好新君,這兩條擺在一起,元春必定是全力應對第一個。得罪新君,好歹會倒在新君登基之後;可親近了太子,在聖上有生之年就會趕上&ldo;大清算&rdo;。可惜她若是當年的賢德妃,元春說話賈政才會認真考慮,如今這會兒,她說什麼父親都不以為然。她甚至可以想象,父親肯定得跟太子妃的父兄親口承諾:女兒必會謹守本分,做太子妃的臂助。曾祖賈源和祖父賈代善真刀真槍,不惜性命拼下來的家業和體面,到了父親這裡……你自己非要趴在泥地裡,那就別怪人家往你臉上踩。宮裡尤其是個捧高踩低的地方,以元春對太子妃的瞭解,父親去央求太子妃孃家的事兒,保準得傳得人盡皆知。元春越想越是胸悶,嗓子堵得硬是連話都說不出來。前世她是個乖女兒,家裡人怎麼安排,她就怎麼行事,但眼見著太子要倒臺的時候,家裡偏偏安靜起來,不肯再下什麼&ldo;指示&rdo;‐‐其實,元春不難猜到,當時家裡一定起了分歧,有人想&ldo;從一而終&rdo;,有人則要&ldo;轉投明主&rdo;。那會兒也是元春唯一一次自行決斷:她去求了淑妃娘娘跟前得用的女官。元春的妙處在於,她不是太子的女人,更不是太子妃的心腹,詐降這種事兒她也做不來。之後,她更是因為這次投誠而封了妃:一是新君趙之楨看在親孃淑妃娘娘的面子上;其二,則是因為新君甭管情不情願,都得給改換門庭的官員們點兒希望。往日種種一一在眼前晃過,元春低垂眼簾:我這都是為了誰啊!她同時也在認真自省:再以勸說為主,恐怕不管用了。可一句話不說,放著他們摔跟頭,又有些於心不忍……畢竟那是親生父母,而哥哥想撐起榮府,至少還得年。倒不是因為兄妹情深,而自己一味偏向哥哥,也不是因為哥哥賈珠謙和,又一向與自己有商有量,實在是父親沒有自知之明,同時眼光也真的不成。總之,前世事關家族命運的所有決策,都是錯的!要命的是,還一錯到底,抄家奪爵之後想悔改也沒悔改的餘地了。就說柳桓他爹柳芳,這位在前世乃是京城聞名的&ldo;眼瞎&rdo;和&ldo;糊塗&rdo;,父親如今倒是經常和這位出去應酬。而哥哥賈珠卻明確地表示,柳桓不凡,將來必是個人物。這會兒的父親甚至不如大伯賈赦,大伯貪圖享樂,也未必是個明白人,卻好歹知道暫且不表態,也不上趕著去燒熱灶。至於隔壁寧府的珍大哥哥,是個膽大心狠的急脾氣,可也講究待價而沽。元春前後兩輩子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地渴望權力,堂堂正正地站在高處,讓父親&ldo;悠閒地&rdo;過完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