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己乾的,卻不明不白的背了黑鍋,被老爹厭棄,即便同朱高熾不和,也難免流兩滴同情的淚水。在這種思想趨勢下,朱高煦和朱高燧漸漸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實幹派。誰敢繼續在耳邊攛掇,踹飛不算,還要補上幾鞭子。回頭再看早年間做的那些事,兩人都感到汗顏。那個腦門被夾了的是誰?反正不是自己,堅決不是!汗水擦乾,繼續埋頭苦幹。種田,開互市,效仿大寧辦學。以皇帝親子,北疆藩王的身份,做起事來更加得心應手。孟清和遇到的問題,在兩人眼中根本就不是問題。孟清和被朝臣彈劾,只能自辯。朱高煦和朱高燧則先發制人,不能彈劾奏疏送出,先上表向老爹抱怨,這群只會挑毛病不幹事的讓兒臣很是煩惱,不如老爹幫忙收拾一下?結果自然是皇帝動手了,皇帝他兒子舒心了。這是沒法羨慕的。誰讓人家背景雄厚,上頭有人呢?臣子和兒子,義子和親子,終究是有本質上的不同。朱棣視沈瑄如親子,處處關照。沈瑄卻不能像朱高煦兄弟一樣,直接上表抱怨朝臣。縱然朱棣不介意他這麼做,也會揮舞著鞭子為他出氣,就沈瑄本身而言,非到萬不得已,絕不會越過這道無形的界線。一次兩次還罷,次數多了,朝臣的彈劾奏疏就能淹死他。孟清和十分了解這一點,做事總是會再三考量,能不麻煩沈瑄,儘量自己解決。錦衣衛將宣府和開原的情況上報,朱棣很高興,大筆一揮,設立漢王府和趙王府三護衛的敕令很快發出南京。五萬七千的護衛人數著實是個大手筆。在各地藩王主動裁減軍備的同時,發出這道敕令,即便不是朱棣的本意,也給兩個兒子拉了不少仇恨值。沒有藩王上表,卻有朝臣上疏,言天子許兩位皇子設立萬人護衛,實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