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北兩京的爭吵,貫穿了整個永樂朝,也成為了大明官場上的又一道獨特風景線。作為始作俑者的孟清和,卻鮮少被提及。畢竟,有趙緯和陳瑛的先例,言官們都有了一個共識,沒事少惹興寧伯,這位絕對是屬不倒翁的,沒有一拳砸穿鋼板的本事,千萬別自找沒趣,撞破了腦袋,可沒有救護車。整個九月,孟清和一直在忙。鞏固了邊防,派人乘船南下,加入鄭和下東洋的船隊,臨近十月,仍是閒不下來。在考察過大寧的儒學和周圍裡鄉的私塾之後,孟清和上疏朝廷,請在大寧設立儒學和衛學。訓導和儒師都是現成,錦衣衛正在朝堂裡過篩子,隔三差五就有倒黴蛋被髮到邊遠地區支教戍邊。尤其是近段時間,南來的隊伍絡繹不絕,大寧的人才絕對不缺。只要朝廷許可,孟清和有絕對的信心將儒學和衛學辦好、依奏疏所寫,學中除招收邊民和邊軍子弟,還為歸附的韃靼和女真部落留有名額。部落首領和軍官子弟,透過考核,都可入學。考試不過,也能旁聽。即便是不走科舉武舉,能學習漢字,讀懂漢文,回到部落之後,也是名副其實的文化人。 大明考核官員政績,辦學教化鄉里,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教化蠻夷,同樣是帝王的功德。孟清和在邊衛辦學,大興教化的舉動,契合了永樂帝心思。奏疏被很快批准,朝廷還派來了數名資深儒師,助孟清和辦學。這些人是自願請纓投身邊塞教育事業,博一個出身,還是迫於皇命,無奈之舉,有待商榷。不過,人既然來了,自然就甭想走了,對孟清和來說,人才總是不嫌多的。實際上,孟清和計劃中的辦學,同永樂帝所想還是有些出入。但在事情未成之前,絕不能漏出半絲口風,除了沈瑄,連道衍都不知道他的真正意圖。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知道幾百年後的歷史,並在嘗試加以改變。朝廷派遣的教師團隊尚未從京城出發,鄭和率領的船隊已從寧波起航,沿海圖指引,駛往此行的 鄭和下東洋二鄭和的船隊浩浩蕩蕩開往日本,航行期間,遇有形跡可疑的尖頭快船,立刻舉起喇叭,發出警告。中心內容一句話,停船,檢查!船隊中備有多名翻譯人員,官話,方言講不通,日本語,安南語,暹羅語等輪番上陣。總有一種語言可以溝通。不停船,直接跑,後果很嚴重。喇叭一收,直接開炮轟。所謂先禮後兵,不聽勸,怪不得別人。自洪武帝頒佈禁海令,沿海各省,除軍衛舟師,民間片板不許下海。從建文朝至永樂朝,朝廷再發嚴令,民間所用尖頭船俱改為平頭。到永樂初年,在大明海域出沒的尖頭船隻,除了明軍舟師和各國朝貢的船隊,就只剩下倭寇海賊。鄭和船隊遇上的,正是四月間寇襲穿山的的倭賊。自從洪武末年,這夥倭寇便多次襲擊福建,浙江等地,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明軍多次圍剿,始終無法全殲,隔些時日仍會捲土重來,且多趁衛軍不備,尋機上岸劫掠,十分的狡猾難纏。財物,糧食,牲畜,乃至於人口,都是搶劫的目標。得手之後,立刻潛逃入海,衛所舟師得到訊息,倭寇早已逃入茫茫大海,不見蹤跡。幾次三番偷襲得手,全身而退,很容易得出結論,岸上有這貨倭寇的內應。錢倉所指揮上疏,請朝廷准許衛軍搜捕倭寇內應。經過一番廷議,此議未能透過。反對的人理由很充分,未得實據,大肆搜捕,實為擾民。上疏的指揮氣得咬牙,卻毫無辦法。因為這封奏疏,他又被巡按御史盯上了,輕易動彈不得。可以相見,明察沒透過,暗訪也註定行不通。一旦下令,彈劾他的奏疏馬上會送往南京。一定違令調兵的大帽子扣下來,官也就當到頭了。此消彼長,沿海衛所官軍被捆住了手腳,只能被動的等倭寇上岸,倭寇卻是藉助內應,屢次得手,氣焰愈發囂張。幾股倭賊同海寇進行了聯合,勢力不斷膨脹,對福建沿海和浙江寧波等地造成了不小的威脅。鄭和船隊下東洋,首站選在日本,一個重要原因,就為解決倭寇的的問題。永樂帝的字典裡,壓根沒有吃虧這兩個字。誰敢讓他一時不自在,他就要誰一輩子不自在。誰敢到他地盤上挑釁,他就要誰好看!敢到老子的地盤上搶劫?直接抄你老窩,燒你房子!北元他都收拾了,還收拾不了一下小小的島國?朱棣下定決心要收拾誰,註定不會雷聲大雨點小,高舉輕放。拳頭砸下來,絕對一下見血。況且,對於在他登基之後,始終沒來朝賀的日本,朱棣很是看不順眼。 看不順眼怎麼做?兩個字,收拾。四個字,狠狠收拾。倭寇侵擾,膽敢無視新皇,不來朝貢,兩者加在一起,給了朱棣足夠理由收拾這群矮子。船隊出發之前,永樂帝特意召見了鄭和王景弘,令兩人抵達日本之後,明確傳達他的意思。倭寇的問題很鬧心,明朝天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鑑於以往種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