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緩解一時之急,卻無法從根本解決難題。為今之計,當設法籌集庫糧,不言其他,安南大軍的糧秣萬萬不可拖延。&rdo;此言一出,之前談話的三人都是一凜。&ldo;司徒所言甚是!&rdo;北疆的軍糧可以暫時從大寧等地借調,征討安南大軍的糧秣卻只能戶部想辦法。就食當地可以,但大戰剛啟,陛下又下令不得傷稼軒,此事十分難辦。&ldo;若從廣西調糧……&rdo;提議的郎中都沒多少底氣。之前大軍駐紮之處,已徵調一批糧草,再徵,難保當地的土官不會造反。戶部尚書和三名下官員互相對望,都嘆了口氣。國庫沒錢,愁得上火。有了錢,仍舊愁得上火。夏元吉本想與部中同僚商量解決辦法,結果大家都是一腦門的官司。空有滿庫金銀銅錢,卻為糧食發愁,這叫什麼事!戶部尚書在值房裡發愁,大明的最高統治者朱棣,正在奉天殿西暖閣裡發火。禮部的奏請被摔在地上,朱棣橫眉立目的拍著桌子,怒斥道:&ldo;太祖高皇帝之制,民年四十以者始聽出家!今直隸及浙江諸多府縣,請度牒者竟達千八百餘人,其間多為弱冠而立之年者,是不知朝廷之令?!&rdo;禮部尚書跪在地上,一臉的愁容,&ldo;陛下,此事……&rdo;&ldo;朕不想聽你解釋!&rdo;朱棣怒道,&ldo;朕只問你,這一千八百人的度牒,可是禮部許發?&rdo;&ldo;……是。&rdo;朱棣怒火更熾,&ldo;如此多壯年之人私披剃為僧,僧錄司不加詳查,便給以度牒,是為瀆職。禮部不考其行,更有失察之責!爾為一部掌印,不能驅下官盡其責,理應同罪!&rdo;禮部尚書硬著頭皮道,&ldo;陛下,臣知錯!&rdo;鄭尚書臉苦,心裡更苦。實話實話,雖然僧錄司歸禮部管,但這件事真不是他的責任。錦衣衛給皇帝遞條子之前,他同樣被矇在鼓裡。一千八百人的度牒,說發就發,一點風聲不漏,鄭尚書竟不知道,自己手下有這等能人!如果能平安過了天子這關,不被摘掉烏紗,他必定會追究到底,讓背後推自己頂缸的小人好看!真當他鄭賜是個軟柿子,任由搓圓捏扁不出聲? 鄭賜心中將背後害他的小人唾罵千遍,表情卻愈發惶恐,不做任何辯駁,連連請罪。見鄭賜認錯態度良好,永樂帝冷靜下來,也曉得這事不能全怪他。念及奪下南京之時,鄭賜迎駕有功,朱棣終究沒摘了他的烏紗,只罰俸三月,令其回家反省。&ldo;此事作罷,再有同例,定然不宥!&rdo;&ldo;陛下隆恩!&rdo;鄭賜過關,僧錄司和禮部中的某些人註定要倒黴。朱棣不動手,鄭尚書也要把人揪出來,殺雞儆猴。刑部尚書不是白做的,當初怎麼收拾在刑部起刺的,挪到禮部一樣適用。至於冒請度牒的一千八百人,永樂帝親自下令,沒發度牒的停止發放,發了的全部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