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第1/1頁)
葉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到吃完晚飯,我們會去樓下看老頭兒老太太跳舞,在路燈下手拉手轉圈圈,打羽毛球,或是招貓逗狗;回家後照例要在跑步機上鍛鍊一會兒,叮叮在前,咚咚在後,咚咚喊著“叮叮我們跑步”,媽媽喊著“叮叮你慢點”,叮叮則甩著手臂喊“不要扶不要扶”;再晚點要睡覺了,睡前洗澡,叮叮習慣性拿起小水舀子喝洗澡水,咚咚坐在旁邊的澡盆裡哈哈大笑著打小報告“媽媽,叮叮喝洗澡水啦”,叮叮則歡樂地響應“媽媽,叮叮喝飽啦”;再再晚點擦乾淨了抱上床,咚咚開始扯皮“媽媽你今天給我講幾個故事呀?”“一個。”“五個吧!”“太多了,三個吧!”“好!”說完,叮咚二俠端端正正盤腿坐好,媽媽翻開一本繪本,給兩個寶寶講故事……這就是我們的五小時,是最閒適滿足的好時光,是我們極其珍惜卻又不可多得的依戀。“不可多得”,就是說,作為一個職業女性,因為要打一份八小時的工,所以我爭分奪秒享受的,也只有這五小時。不是沒有想過辭職在家,做個全職媽媽,全心全意陪伴我的寶貝們——當然會很辛苦,但身體上的勞累總會漸漸減輕,我能留下的,是更多泛著奶香味的軟綿綿的記憶。我不怕苦,不怕煩,我甚至想過,只要給我充足的時間,我會開車帶他們去親近大自然,會參照食譜給他們做更多色香味俱全的營養餐,會陪他們唱歌謠、說故事,會給他們拍各種好玩的照片、影片……這些都是爺爺奶奶無法做到的。我至今無法忘記,當我的咚咚拎著一本圖畫書跑到奶奶面前說“奶奶你給我講個故事吧”的時候,奶奶摸著咚咚的頭,答:“奶奶不會講呀,奶奶不識字。”沒人知道,當時,正準備去上班的我站在門口,有多心酸。可是,儘管這個“做全職媽媽”的念頭在心裡起起伏伏,卻始終無法付諸行動的原因,恰恰是因為,我想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自己。這不是藉口——假使你見過那個因為產後抑鬱而每晚掉眼淚的我,你會驚訝,會難以置信,然後,或許,會理解。說起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彼時,咚咚剛出生,迎接新生兒的歡悅還沒來得及展開,我在產房裡被向來急脾氣的母親吼——她夜夜在病房照顧我,白天還要去我家正在裝修的二手房查漏補缺,兩處奔波的結果是身心俱疲,加之她向來不是好脾氣的人,於是在我住院地結婚。但沒想到,母親常年脫離人群后養成的“自說自話”的習慣愈演愈烈,她那種堅信“我這樣才是對的,你那樣一定錯誤”的習慣,以及喜歡指出別人的“錯誤”、務必說服對方接受自己觀點的固執,漸漸成為婆媳危機的導火索。最終,婚後第三年,不堪忍受婆婆每日挑刺的媳婦撂挑子了——她鄭重地告訴自己的丈夫,我受夠了你媽這種動不動就以“家庭生活權威”面貌出現的樣子,要麼,咱們搬出去住,要麼,你留下,我走!結果,誰都沒想到,聽了這話,兒子在短暫的無效勸說之後,果斷地拎起行李跟著媳婦跑路了……母親哭得天昏地暗,一邊哭一邊念:小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與這個例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自己的母親——她在我的少女時代,在我的童年和青春期成長中,始終是缺席的。作為一個女強人,她三十歲高考,四十歲考研,隨後管理一萬多人的大型國企,並且有這個城市多所大型國企的管理經驗,我從小就常聽一個句式:你將來,只要有你母親的一半……說這話的人,他們的語氣是真誠的,表情是敬佩的,但他們不知道作為一個小女孩,我從未認同過他們的設想。我只想要一個能陪我看圖畫書、給我講故事、帶我逛公園、輔導我寫作業、分享我每一點快樂和憂傷的媽媽,才不要在我念了四年大學間只打過一個電話,還只是告訴我“非典了,不要出去亂吃東西”的媽媽……我發誓,將來我有了孩子,我要陪她長大,和ta一起玩,分享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這樣賭氣著、不滿著,我大學畢業了,談戀愛了,嫁人了。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發現阿呆哥喜歡在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時囑咐我:“給媽打個電話,問問她覺得怎麼做才合適?”而我會毫不遲疑地撥通孃家的電話,然後認真聽取媽媽的建議,竟然,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準確有效的。到這時,我想我終於意識到,父母自身的進步儼然是維繫和諧家庭關係的重要環節——我們可以和兒女平等交流、共同成長,其中足夠的信任與必要的崇敬會有效彌補“代溝”對親情的消磨。我的媽媽,她錯過了我的成長,但她一路向前的步伐,對涉世不深的我們而言,是最誠懇有力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