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第1/2頁)
葉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以,後來某天,當我看到某篇文章裡寫著“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教”時,我深以為然,以及想到:好的家教,或許也是二十多年後,夫妻恩愛的鋪墊。於是我跟呆哥商量:“以後,咱們在家裡聊婚姻話題的時候,尤其是在孩子們面前給彼此的朋友牽紅線的時候,不要再用‘我認識這個小夥子父親是身家多少的、母親是啥級別的、他自己在某某很牛掰的單位工作、年薪多少萬、有房有車無拖累’這樣的句子開頭,咱改說‘某某姑娘人品特別好、某件事反映出她懂得關心人、某件事說明她心地善良’這樣的句式行嗎?孩子們在成長,很多觀念都是點滴於心,外化於行。等他們長大了,無意間變成你不希望的那個樣子,你再教訓他們都晚了。”呆哥點頭,也感嘆:“要麼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呢。有些觀念是得慢慢滲透,不然等長大了,逆反了,你說也晚了,就等著吵架吧。”說這話時,咚咚三歲,叮叮一歲三個月。早嗎?其實不早的。因為我們要說的那些對善良品行的關注,並不僅僅惠及愛情。還有人生。價值觀:奮鬥不會沒有路某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兒童文學作家的話:“昨天看一篇文章,說成功者80靠的是人際關係。這類文章特多,老是讓人以為只要拉關係就能成事。可一個人如果自身沒有氣場(潛質、能力、性格魅力等),關係網是不會罩到你身上來的!”我深表贊同。其實每當看到那些功利性言論,我也覺得其中所傳達的價值觀有待商榷。雖然俗語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但真正蹚出那條路的,還是自己的腳——自己不奮鬥,沒有立足之地,常年求人而無法幫人的結果一定是漸漸被人疏遠;自己耍滑頭,缺乏誠懇的待人之道,朋友們忍得了你一時未必會忍你一世;自己負能量,用牢騷和抱怨博取同情,時間久了只會讓人感覺相處不快從而避免深交。說到底,此類言論流傳,不僅誤導正在奮鬥中的年輕人,也同樣會顛覆孩子們的價值觀。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個男孩子,90後,小我十歲,從小喊我一聲“姐姐”。小男孩的父母都是官員,執掌兩個不同的實權單位,就我們那個地級市而言,算得上是顯赫之家了。從他小時候,兩家人聚會,我就常聽他媽媽一邊抱怨孩子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一邊道“沒考上,委培吧,我跟x中校長是黨校同學,委培費也交得少”“實在不行就出國吧,反正咱家又不缺錢”“他沒女朋友呢,咱這樣的家庭,不急”;而他爸爸會一個接一個地講政治笑話,還會自編各種時事段子,多年後我才發現原來他一直走的是周立波的路子,可偏偏後者的段子常常針砭時弊,而他的段子只讓我覺得猥瑣晦暗。小男孩就在這樣的語境裡漸漸長大,大學沒考好,去了鄰市一所三流大學讀國際貿易學。他畢業後意料之中回到父母的羽翼下,父母在退休前拼盡全力把他安排進某大型國企,看上去,這的確是很多平民子弟可望而不可即的路途。可是隻有我這樣的旁觀者知道,脫了那身筆挺的工裝,他的所有時間都是宅在家裡——他可以幾天幾夜不洗臉、不出門,因為從小什麼都沒缺過,也沒有什麼很想買的東西,偶爾逛逛淘寶,一般都是去買遊戲點卡;他不讀書不學習,因為覺得學了也沒用,何況學習是如此辛苦沒意思;他沒有女朋友,因為前後幾個來相親的女孩子都嫌他“看上去懶洋洋的、腰圍太粗”;找他聊天壓力更大,因為他的言論已經越來越有其父之風,甚至時常拿著謠言當節操……他沒有奮鬥的目標,也沒有奮鬥的願望,更沒有奮鬥的力氣,他才二十四歲,可在很多人眼裡,已經好像一根老化的皮筋,失去了屬於青春的韌性。而另一個男孩子,也是幹部子弟。但我認識他許久後,才從別人口中知道他父親就是本省新聞裡常常出現的那個人。他給我的解釋很實在:“其實就算我不說,學校裡的老師、領導那裡是瞞不住的。或多或少,總能得到些額外的照顧。我要往外推,那就是不識相。所以我只能更加用功地讀書,要第一批過四六級,要自己考研考博不保送……我就是想讓這些沒法推脫的‘照顧’在我的奮鬥過程裡佔的比例少點。我比別人的高,我就只能更努力,這樣,到我比別人取得更多的成績時才不會讓人說三道四。”說這話時他博二,每天在實驗室裡通宵達旦,據說一旦專案成功,會填補我國海洋開發技術領域的一項空白。那天晚上,回家後,看著眼前嬉戲玩耍的兒女,我想起曾在小說《紙婚》裡,借主人公顧小影的口,對她在省直機關工作的丈夫說出來的那句話:將來有一天,即便你是從處級幹部的崗位上退下來,我也同樣感到很自豪,因為我可以坦然地對我的孩子說“你們的爸爸,這輩子的每一步,都是憑藉他自己的力量”。時隔四年,當我真的成為兩個孩子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