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的傳統了。
而今天的戰後總結會議裡,大問題沒有太多,畢竟這一次打的雖然艱苦,但是各部隊的發揮實際上還是不錯的,也沒有出現太大的紕漏。
不過部隊的表現雖然不錯,但是不代表著沒有缺陷了。
首先是部隊第一次對火槍的現有效能感到了不足,按照道理來說,救民軍裝備的火槍的效能在當代已經算得上是頂尖的,但是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說射速太慢,而且點火的成功率太低。
面對大規模的敵軍衝鋒時,力有不逮!
對於這個問題,楚行自然是清楚的,但是他也知道,一時半會這個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因為如今救民軍的火槍基本上已經是壓榨出了所有當代的技術潛力,從彈藥再到火槍的設計,已經是沒有什麼太大可供改進的地方了。
唯一能夠改進並大幅度提高火槍效能的地方,就只剩下擊發機構了,那就是把火繩擊發換成燧石擊發。
但是這涉及到了一個看似不起眼,但實際上目前來說卻是無解的難題,那就是彈簧。
燧發槍的最重要技術難點,就是這個小小的彈簧,而這玩意對鍊鋼技術的要求可是相當高的,以目前大乾王國工部下屬那些作坊的技術能力,根本就搞不出來。
沒有彈簧,就做不出來燧石擊發機構,無法把現有的火繩槍升級為燧發槍,如何次自然也就很難再提高現有火槍的效能了。
對此,那些將軍們也是知道,並且是提出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繼續增加火槍的口徑,以獲得更大的射程與威力,用以對抗明軍以後可能出現的更厚,防彈能力更強的盾牌。
楚行聽到這個提議倒是覺得可行,救民軍的現有火槍,口徑本來就不算大,十四毫米而已,只能說比日本人的鐵炮、歷史明朝裝備的鳥槍略微大一些,勉強算得上是中等口徑火槍。
但是同時期,歐洲人裝備的火槍口徑卻是要大得多,對付厚重的板甲效果奇佳。
之前明軍衝鋒的時候,就已經是採用大量厚重的巨型盾牌乃至手推盾車用來對抗救民軍的火槍了,難不準以後他們會採用更大,更厚的這些巨型盾牌,哪怕這些巨型盾牌的機動能力太差也是如此。
楚行決定先來個有備無患,先造一批大口徑的重型火槍再說!
決定了造一批重型火槍後,楚行還想著再改進現有的火炮!
透過這一次的實戰,楚行發現炮兵隊現有的上百門火炮,不管是榆木炮,還是說那五門五百斤的火炮,都還有著重量過大,無法快速機動的致命缺點。
這些火炮雖然射程和威力都不俗,但卻都是清一色的前裝加農炮,重量還是太大了。
當楚行看到明軍的那些老古董火炮後,覺得己方也必須有一種可以伴隨步兵快速機動的火炮。
昨天夜裡,李大虎率領部隊增援乙字號渡口的時候,就是因為火炮重量太大,倒是無法快速增援,導致李大虎率軍作戰的時候,無法得到火炮的支援,只能依賴手榴彈以及純粹的刺刀衝鋒。
而這也是李大虎所部傷亡不小的主要原因!
救民軍必須要有一種能夠隨時伴隨步兵作戰的輕型火炮,而且是直接由步兵營直轄的輕型火炮。
它必須能夠直接用馬匹等牲口直接馱運,緊急情況下讓士兵也能夠搬運,而不能和現在的那些大炮一樣,得多匹馬匹拉著走,緊急情況下,或者到了山地、泥濘地帶就無法機動了。
抵達戰場後,要能夠伴隨步兵的陣型進行機動,這就需要讓士兵們能夠把火炮推著走。
在滿足快速機動的這個前提下,其他的效能資料能夠做到有多好就多好。
除了這兩樣,還有其他的一些建議,比如為更多的長矛手配屬盔甲,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影響沒有前兩者這麼大。
這一天的戰後回憶結束後,救民軍是再一次快速運轉了下來!
受損比較大的幾支部隊開始大規模接受後方送上來的新兵,並補充損失掉的火槍等武器。
儘可能讓救民軍恢復以往的戰鬥力,不過這個儘快也是不可能快到那裡去,至少在救民軍發起渡河戰役之前是不可能辦到的了。
新兵的招募和訓練都是需要時間的,而武器的生產速度也是有限的。
而這個時間,是趕不上救民軍所制定的渡河作戰的。
為了趁熱打鐵,楚行決定的渡河時間很趕,就在五天之後!
這五天,就是救民軍最後恢復補充的時間,能補充多少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