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曉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問:「王主任,我有個問題一直困擾了很久,我一直擔心孩子的撫養方式不當,才導致了笑笑得了這個毛病。剛剛聽您說的,兒童在大腦發育時接觸到了不良環境會增加發病的機會,我這心裡特別不好受,真的擔心是自己的問題害了孩子。」
王主任一邊走一邊說:「我給你講個研究報告。有很多影片資料共同顯示,當嬰兒微笑著仰望媽媽的臉,而母親卻正在抑鬱著,表情無精打採,完全沒有注意到孩子對自己的呼喚,繼續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繼續憂鬱,嬰兒臉上的笑容會漸漸消失,並漸漸形成不苟言笑的臉,再漸漸嬰兒也會抑鬱起來,彷彿是對母親抑鬱的回應。
嬰兒和母親之間的情感互動,如果經常是抑鬱性共鳴,而又成為了一種養育風格。而後嬰兒的自我發展就會被抑鬱風格所纏繞。反之,如果母嬰互動是持續快樂的,嬰兒之後的自我發展通常就會表現得積極主動。」
潘喜紅的眼睛濕潤了:「可能我確實做得不好!」
王主任說:「所有母親都有第一次當媽媽的經歷,只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總能成為一個好媽媽的。」
潘喜紅問:「可怎麼樣才能做一個好媽媽?」
主任說:「其實在孩子嬰幼兒階段,並不需要一個足夠好的媽媽,比如一個有多高社會地位的媽媽,一個外貌多麼出眾的媽媽,一個多麼有經濟能力的媽媽,孩子只需要一個無條件愛他的媽媽。不僅幼兒,這句話對擁有任何年齡段孩子的父母都適用。」
轉眼間,王主任帶著潘喜紅來到了教學樓。潘喜紅看到這裡的孩子剛來時都是一對一專人訓練。她看到一個比自己女兒大一些的小女孩,應該也就是三四歲的樣子,長得非常漂亮,可是在做排球訓練的時候,本來拍得好好的,可忽然發起了脾氣,躺在地上大哭,不停地摔東西,並且發出刺耳的尖叫。
潘喜紅看著這個孩子,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女兒,她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毫無徵兆地大哭,暴躁,不再與任何人進行交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王主任又帶著她來到另一個教室,這也是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正在老師的輔助下做倒立行走。王主任說:「這個孩子剛來的時候和你剛剛看到的那個孩子一樣,無法聽從指令,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在我們這裡透過一週的訓練,已經可以安靜聽取老師的指令。
到了第二週的時候,刻板的行為有所緩解,不一定必須按照她規定的顏色排序,可以試著接受不同的色板排序方式。然後透過半年的訓練,現在已經可以正常地學習一些名詞和量詞的表達,看到別的小朋友哭泣和難過的時候,她也會表現出皺眉不開心的表情,可以有了簡單的共情表現。」
說著,王主任把剛剛對潘喜紅說的這些,讓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做了一遍,潘喜紅似乎看到了希望。她又問王主任:「我看教學樓裡很多孩子的訓練都是體能上的,這個和心智的開發,關係大嗎?」
王主任說:「關係當然很大。運動能力和動手能力才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根本。天才還有高分低能一說,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孤獨症的孩子。我們最重要的訓練不是讓他們學會認多少個字,會多少以內的加減法,會背多少古詩,會理解什麼樣的難題,我們的根本任務是訓練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會技能。
再有最關鍵的一點是帶著他們一起去探索這個世界,讓孩子們對這個世界感興趣,慢慢他們會愛上生活,無論他們將來的心智慧發展到什麼成都,生活上可以自理,心理上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快樂的度過這一生,家長是不是也就可以放心啦?」
以前如果任何人跟潘喜紅這麼去憧憬笑笑的未來,她一定會火冒三丈,可是此時此刻,她希望上天能夠垂憐,笑笑能有這樣的人生她願意付出一切。
潘喜紅點點頭:「王主任,那這個訓練就越早越好吧。明天我們就帶孩子過來,您看都需要我們做什麼呢?」
王主任說:「因為孩子比較小,這邊的訓練還是需要一個家屬陪伴的。我知道你們是雙職工家庭,自己調配一下時間就好。」
潘喜紅說:「我陪孩子來做訓練,孩子跟我比較親近。」
王主任點點頭:「來陪孩子做訓練的,基本上都是媽媽,而且絕大部分媽媽為了孩子更好的康復,都辭去了工作,專職來做這件事兒。」
笑笑的康復訓練就正式在潘心怡所在的兒童孤獨症專業學校正式開始了,全家人對此都高度重視和緊張。就連商言這個之前油壺倒了都不扶的大少爺,也關心起二姨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