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蟲草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熱者寒之當人體內部出現熱象,如口渴、面紅、身熱、汗出、脈數等症狀時,應採用寒涼性質的食物或藥物進行調理,以清熱降火,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崇尚陰柔,恣用寒涼,治病喜歡補而害怕攻下,喜輕避重,講究平和。
用藥多以寒涼輕靈為特點,畏麻黃,附子,大黃,乾薑,硫磺等如畏虎。
會選擇一些具有清熱降火,解毒消癰的藥物。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熱象都需要用寒涼性質的食物或藥物來調理。在某些情況下,如人體內部出現虛熱,我們就需要採用滋陰降火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用寒涼來清熱。”催山也接著道。
“諸位御醫,可否聽我說幾句。
人體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石。不管是熱者寒之,還是寒者熱之,都是透過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治療疾病、保健養生的目的。
兩派祖師爺研究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也不意味著他們的觀點不能相互融合。
正如陰陽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雖然看似對立,實則相互依存,互為補充。
我們身為醫者,應當有包容之心,兼收幷蓄,而非固步自封,排斥異己。
我們要知道,每一種疾病都有其獨特的陰陽屬性,需要我們精準地把握,然後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調整。
有時,我們可能需要用熱法來治療寒症,有時又需要用寒法來治療熱症。
但無論如何,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讓患者恢復健康。
我們給人看病應當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合理選擇食物和藥物,以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
還有,最重要的是,兩派祖師爺研究的方向雖然是對立的存在,但是這也是個人用藥、研究方向,他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內都有著深厚的造詣和獨到的見解。
而我們,也不能夠按照他們探索的道路前行,需要開闢新的賽道和研究領域。
我們需要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勇於挑戰未知,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醫術的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更多的力量。
依我看,溫病派、傷寒派只是醫道路上的兩個研究方向,它們各有特色,各有優點,但並非唯一。
我們要以包容和開放的心態,接納並研究各種醫學流派,汲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形成我們自己獨特的醫學體系。
其實,除了溫病派、傷寒派之外,還可以分以脾胃派。
何為脾胃派,脾胃是水谷氣血之海,後天之本,虛則百病叢生,主張疾病由補脾胃,從脾胃著手論治。
還有,滋陰派,主張以滋陰降火為主,治療因陰虛引起的各種病症。陰虛是病之根本,火旺是病之標,治療時應當注重滋陰降火,調和陰陽。
溫補派。人的生氣以陽為主,難得而易失的為陽,既失而難復的也是為陽。
主張在治療疾病時,應當注重溫補,以溫補的方法增強人體的陽氣,提高人體的抵抗疾。溫補能夠溫養臟腑,增強氣血的生成和執行,從而治療各種因陽氣不足引起的病症。
另外,還有攻邪派,疾病是由邪氣侵襲人體所致,治療時應當注重攻邪,以驅除體內的邪氣。攻邪派主張採用各種攻邪方法,如發汗、瀉下、利尿等,以驅逐體內的邪氣,恢復人體的正氣。
這些派別各有特色,各有側重,但都體現了中醫的核心理念,即辨證施治,因人而異。治療不僅僅是針對病症本身,更是針對人體的整體狀況,透過調和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等,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兩派祖師爺研究的寒熱方向,只是醫道上的兩個方向,並不是我們攻訐對方的理由。在醫道的浩瀚海洋中,可不止溫病派、傷寒派。
我們作為醫者,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並學習各種醫學流派的理論和實踐,提出研究新的流派,前人們的智慧和經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不應該被過去的恩怨所束縛。
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我們自己的醫學觀點和治療方法。”徐青衣站在高臺上,她侃侃而談自信從容,她的聲音如同清澈的溪流,在寂靜的空氣中流淌,帶著一種無法言喻的魅力,讓人無法移開視線。
而她所說的醫學流派、術語,聽得在場的御醫們目瞪口呆,彷彿她每說出一個流派,給他們開啟一種全新看病的思路和新的世界了。
在場的御醫們,他們或驚訝,或疑惑,或欽佩,或深思。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以為自己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