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民文學 (第1/2頁)
天不負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77年4月15日,國家發出了通知,恢復某段時期之前定下的稿費標準,原創基本稿酬定為2-7元/千字,翻譯稿酬為1-5元/千字。
這條訊息在人民日報的一處角落板塊裡,並不算是任何正式的法規或者檔案,只能說是一條新聞通知。
但是對於李長河來說,已經足夠了!
有了這個通知,起碼他的文字就能換錢了。
回到了書房裡,李長河從自己打的桌子上翻出來了一篇稿子。
這是他這段時間寫的一部短篇小說《一個知青的死亡》。
故事核心參考了《牧馬人》,《傷痕》以及前身的履歷,以一個知青下鄉的心態轉變為主,玩了次大融合。
不過,跟那些傷痕文學不同的是,李長河在故事結尾增加了一些別樣的對話,心靈雞湯式的問答。
畢竟他並不喜歡那種滿是抱怨或者刻意描述傷痛的寫法,讀者需要釋放情緒,但是不需要在情緒中走不出來。
再說,他可是爽文作者,哪能一虐到底呢。
拿著這一沓稿子,李長河站在桌子前思索了一番。
其實真到了投稿的這一刻,他還是有些顧慮的。
時間線畢竟還是早了些,雖然只是提前了幾個月,但是李長河估計,自己這篇稿子大機率還是會引起極大的爭論的。
其實爭論倒是沒什麼,但是要是有人再借機給他整點別的,那就噁心了!
“靠,幹了!”
“劉新武的《班主任》發表了都沒啥事,我這不過早幾個月,應該更問題不大。”
再說前世全職寫網文帶給他的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看評論。
愛罵不罵,他又不玻璃心,抗壓能力MAX!
更何況,捱罵能比得過受窮嗎?
他又沒什麼文學夢,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商業化寫手而已,沒有心靈包袱!
下定了決心,李長河便將稿子裝進了自己的帆布包裡面,隨後走出了家門。
腳踏車被老爹騎著上班去了,不過他也不準備騎車,出了門直接上32路公交車。
32路公交車也是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的公交路線,北大門口嘛!
起始站從頤和園,如今的終點站到西直門。
而到了西直門,還得繼續倒車,因為人民文學的編輯部在朝陽門內大街166號。
李長河下了32路之後,又看了看站牌,然後重新上了28路。
這年頭,坐公交車是按站收錢,1到4站是4分錢,5到7站是7分錢。
也有月票,不過李長河用不著。
倒了幾路車,終於來到了人民文學門口。
對很多文學作者和愛好家而言,朝內大街166號是心目中的聖地。
不過李長河沒這感覺,他來這純屬因為是就在京城,離得近。
直接投稿被審稿的速度可能更快,比起郵局發稿子再等編輯慢悠悠的審到效率要高很多。
“哎,同志,幹嘛呢?”
“咱們這可不興閒逛哈。”
“要溜達到別地溜達去!”
李長河剛來到大門門口,看門的門衛便衝著李長河大聲的喊了起來。
這年頭門衛可不是後世的各種大爺,而是正兒八經的小年輕,有的還隸屬於保衛科。
“你好,同志,我是燕京工業學院的,我們機械設計學院的沈副院長讓我來咱們編輯部取一套書,是國外的《高頻等離子對撞機的設計與研究》”
李長河衝著門衛張嘴就來,毫不怯場。
“有證件嗎?”
“有!”
“我是返城知青剛安排的工作,工作證還沒辦下來,但是這是我在燕京工業學院家屬院的居住證。”
“您可以看看!”
李長河不慌不忙的拿出自己的證件,遞給門衛。
門衛一看,確實是燕京工業學院的章和居住證。
“那你在這裡登個記,然後進去就行了。”
門衛也沒有過多的深究,學校的人來文化部和人民日報這裡也不是什麼怪事。
“去吧,前面第一棟樓就是,別走錯了!”
“好嘞,回見了您嘞!”
李長河衝他擺擺手,然後大搖大擺的走了進去。
剩下門衛站在那裡,嘴裡還若有所思:“高頻等離子對撞機啥玩意兒,這詞還挺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