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蕩平海內再造盛世的帝王43 (第1/2頁)
漫三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東華門之變後,各地的官員有的上書斥責皇帝是暴君,有的直接掛冠而去,當然也有人選擇沉默,選擇明哲保身。
但無論如何,李晏和文臣徹底決裂。
文臣將李晏看作是暴君,認為天下一定會毀在他的手上,現在親近李晏的小人一定會在史書上被記載為奸佞。
李晏沒有辦法信任群臣,他開始重用宦官,允許宦官入朝做三品以上的高官,使用監察機構去監視百官,派宦官去各地鎮守、定期給他彙報各地臣子的情況。
在取得對北戎的勝利後,李晏開始派軍中各處將領出任各地的郡守,這些郡守軍權和政權一把抓,郡縣猶如是他們的封國。
國朝立朝以來的朝堂制度完全被打破,李晏是天之驕子,是百代難出一位的聖主。
朝堂所有的規則被打破,這並沒有給李晏帶來困擾,相反因為朝堂是他一個人的一言堂,國朝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起來。
短短十年時間,天下大安,甚至有十三年國朝內沒有發生一場百姓叛亂。
這對於百姓造反是家常便事的王朝來說,簡直是一場奇蹟。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李晏的成就越偉大,就越讓世人無法質疑他的做法,無法定義東華門之變是錯誤的。
哪怕在千年以後,世人在歷史的長河下游回望這場變亂時,仍有人認為李晏全然沒有過錯,完全是朝臣看不清形勢,為了私利威逼帝王,如果當時的朝臣能不這麼做,就不會有未來的一系列影響了。
東華門之變的影響不止於此。
在原來的世界線上,李晏至死都沒有親生子,他最後選擇了宗室子為儲君。
但是繼任者並沒有李晏的能力,無法壓下這一群心高氣傲的驕兵悍將。
李晏敢讓將領出鎮四方,敢把軍政大權都交在一個人的手上,但是繼任者不行,以後的帝王都不行。
他們沒有李晏的能力,也沒有他的人格魅力。
之前說過李晏登基之後對著文臣多有寬容,甚至寧願薄待宗室也要善待朝中能臣,還免了他們的跪禮等等,總之,李晏願意禮賢下士。
凡是有能力的人都能在他這裡得到高官厚祿,也能得到尊重。
李晏和文官交惡之後,就將這份體貼和尊重全部給了武將。
本朝武將大多出身寒微,軍伍出身,帝王對他們有知遇之恩,並且一直信任尊重他們,這足以讓他們願意為李晏獻上忠誠,獻上自己的一切。
曾經有人傳聞蜀地郡守要造反,蜀地郡守手中握著十萬大軍,但是當李晏一紙詔書傳達到蜀地,他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給出任何的拖延理由立刻趕赴京城。
“陛下懷疑我造反,這是我的罪過啊,我行事魯莽,做事不謹慎,讓陛下對我產生了疑慮,陛下縱然是殺了我,也是我罪有應得啊。”
李晏死後,有大將甘願隨他赴死。
所以當李晏離世之後,這一群被李晏一手提拔、並且善待的悍將根本無法容忍繼任者的懷疑和試探,他們覺得是侮辱。
尤其是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天子家奴,只是——士為知己者死罷了。
對於繼任者,他們是將他看作孩童的,我率軍作戰的時候,新君還不知道在哪裡玩泥巴呢?
尤其新君不是李晏的親生子,血緣是不能被忽略的重要因素,父死子繼是當下公認的規矩。
他們效忠李晏,所以願意效忠李晏的孩子,可是李晏沒有孩子啊。
當繼任者想要更改李晏時期的規矩時,就會被藩鎮拒絕,當藩鎮覺得新君的做法可能會損傷到天下時,他們就會駁回這道命令。
天下是李晏耗盡心力治理成如今這幅模樣的,誰都不能去毀了天下。
這就埋下了新一輪的宦官干政和藩鎮尾大不掉的禍事。
百年後,皇朝終於走到末路,但是各地將領彼此征伐、渴望成就大業時,總是默契地守著不成俗的規矩,當有外夷入境,必須全部殺死,砍下他們的頭顱獻到文宗墓前。
每當文宗忌日的那一天,天下兵戈停息,各地將領祭祀李晏。
千年來,每當有鬱郁不得志的武將或者是被君王猜忌的武將,他們都會恨自己不能遇到如文宗一樣的明主啊。
每當人讀到東華門之變的歷史,總是會發出相同的遺憾,如果沒有東華門之變,文官是不是也能在文宗一朝大展拳腳?
而不是為相必先為將,必先從軍才能為官。
李晏後期時,朝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