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最終決戰(二) (第1/2頁)
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蒙古人騎著駿馬,揮舞著彎刀,抽出揹著的弓箭,當來到明軍箭雨覆蓋範圍之內時,所有人都開始表演雜技,有的緊貼馬腹,有的直接鑽在馬肚子下邊,來了個倒掛金鉤,讓戰馬來承受傷害,還有的則是單腳踩著馬凳,掛在戰馬一側。
蒙古騎兵躍過鐵蒺藜區,又躍過陷馬坑區域,進入拒馬區域後蒙古騎兵又開始最後衝刺,沿途碰到的傷兵他們根本沒有理會,任由戰馬踩踏在隊友身上。
都說少數民族沒有人情味,視人命為草芥,沒有道德觀,沒有底線,眼中只有利益,可他們怎麼知道少數民族過的什麼樣的生活?
就拿草原遊牧民族來說,遊牧民族的特性導致他們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只能逐水草而居,中原文明不斷在發展、在進化,可草原遊牧民族一直生活在部落時代。
他們由一個個家庭組成,再上一級就是小部落、中型部落、大型部落,然後無數大中小部落組成一個鬆散的聯盟,當有一個雄鷹一般的男人出現的時候,他們就會追隨在這個人身後,希望這個人能帶領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衣食無憂”多麼簡單的夢想,可這對於草原遊牧民族的底層來說,那就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這裡沒有學堂,不會有人來教授他們識文斷字,他們從出生到開始走路,就得跟隨在父輩身邊學習放牧、騎馬、射箭,這將是陪伴他們一生的生存技能。
在草原危險無處不在,草原的狼群、冬天的雪災、夏天的大旱、部落間的互相征伐,當有一方勝利的時候,不投降的一方,超過車輪的男丁會被斬首,婦孺孩童會併入別的部落,他們會被定義成奴隸、下等人,得聽主人的話,幹著那些不論他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事,要不然就會受到鞭打、不給飯吃。
當一個草原人老去,沒有自理能力時,為了不成為部落的負擔,他們會離開部族,找一個沒人打擾的區域,靜靜的等待死亡的到來。
墳墓?他們並不需要,也有可能是無人為他們料理後事吧。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生來無一物,死後歸塵埃!
他們會把生命奉獻給這片養育了他們一生的土地,既然土地養育了他們,他們就該用自己的屍體來滋養這片土地才是。
所以說,當一個人吃不飽、穿不暖,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見到太陽,沒有理想,不知道前路在何方的時候,道德重要嗎?底線重要嗎?不重要!活著才重要!
當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之時,這些跟不上時代的棄兒終將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這是進化史上必須的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何必去仇視呢?當遊牧民族冬天遭到雪災時,為了不餓肚子,他們只有選擇來年開春入侵中原地區,這在他們眼中是那樣的理所當然,好像狼要吃羊、羊要吃草一樣,在他們看來這都是必然的,他們沒有什麼錯,錯的是這個時代罷了。
諸君以為然否?
騎兵一旦衝鋒起來,那速度是相當快的,從拒馬區域到寨牆只有上百步遠,這麼點距離,哪怕明軍用的是五連發的連弩,也來不及把弩箭都射出去。
三箭過後,蒙古騎兵就衝了上來,雙方都有優勢和劣勢,蒙古人的優勢就是人多,而且一旦短兵交接,更能發揮他們的優勢,缺點是防護能力差,一旦被明軍弩箭射中,在戰場上就相當於判了死刑,不論有沒有被射殺,一旦落馬就沒了救治的希望。
明軍的優勢在於裝備精良,又據寨而守,蒙古人想攻破明軍大營,所付出的一定比野戰要大的多,這也是張遼不選擇野戰的原因。
匈奴人能不能拖住城外蒙古北方大營還是未知數,一旦讓北方大營參戰,那明軍將面對兩倍的敵人,能贏嗎?張遼並沒有信心。
明軍的缺點也很大,白狼山並不是建立營寨的好地方,沒有高大的木頭,就不能建築堅固的營寨,這簡易版的寨牆抵擋不住蒙古人的衝擊,明軍物資短缺,而且短期內沒有補充渠道,糧食也短缺,還沒有重型武器,更缺少守護營寨的重甲兵。
三輪箭雨讓蒙古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也到此為止了,蒙古人連騎弓都懶得用,到了寨牆前方,直接從馬腹下方鑽出來,抽出彎刀一躍而起,三米的高度讓大部分騎兵都沒辦法一躍而過。
很多蒙古騎兵都是一頭撞在寨牆上,寨牆一陣晃動,上面的明軍被撞得東倒西歪,後續的蒙古騎兵踩著同伴的屍體終於躍上了寨牆,兩軍開始短兵相接。
守軍的防禦器械少的可憐,都是輕騎兵,很少有長兵器,很多明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