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呂蒙大敗 (第1/1頁)
憤怒的喬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不到兩日。 前線緊急傳回來的軍情,令得大燕朝堂對呂蒙群起攻之。 “陛下,呂蒙不可重用!” “陛下,如此國都百姓口口相傳之言,並非謠言!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為了大燕江山社稷考慮,當革去呂蒙職位!” “呂蒙見我大燕示弱,必是要投敵!” …… 一位位臣子對呂蒙口誅筆伐。 穩坐在那一張金碧輝煌龍椅上的慕容司慶,面沉似水。 前線所傳回來的軍情,讓他難以置信。 他對於呂蒙是那般信任有加。 可呂蒙怎不與李靖交戰? 怎還讓李靖輕易就破了騰衝城,難道呂蒙真有異心? 不知何時起,一顆懷疑的種子在慕容司慶心裡種下。 身為大燕丞相的魯肅,卻挺身而出,講明白了事情緣由。 呂蒙並非是不與李靖交戰,而是說了李靖的疑兵之計! 只是,魯肅這番說辭,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們,又有幾人能信? 他們畏懼大乾如畏虎狼,眼下只想議和! 果然。 不少臣子們提議割地求和,方能夠保大燕平安!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陛下,議和方才正道!” “陛下莫要再執迷不悟!” “為了大燕,為了這江山社稷,陛下當三思而後行!” “大乾不可敵!” …… 臣子們齊聲說道,前線戰報,他們也時刻關注。 其中,最令他們惶恐不安,當屬騰衝城僅僅幾刻鐘就被攻破! 這讓他們更加清楚大燕與大乾實力相差懸殊。 若是再這般不議和。 大燕亡國滅種之日便就不遠了! 最終,慕容司慶下令退朝,議和之事,容後再議。 至於,對於呂蒙,他還是信任,還是不願相信呂蒙會投敵。 當天午時。 自大燕國都地界,又生出了一條流言蜚語。 呂蒙將會又一次兵敗,又一次損兵折將! 此舉,只為向大乾效忠!更是又一次向大乾遞上投名狀! 身處一氣派宏偉的宮殿裡。 一身龍袍,樣貌俊美無雙的慕容司慶,得知這樣的傳言,他咬牙切齒,露出怒不可遏的神情。 “呂蒙,絕不會如此!他怎會向大乾遞投名狀,他……” 慕容司慶嘴裡說著話,可聲音卻越來越小,直到最後聲如蚊蟲。 便是他也沒有底氣。 “難道是朕錯了?朕不應重用呂蒙?” 慕容司慶白皙面孔上,露出複雜神情。 與此同時。 李平安已親自率上萬兵馬出動。 另有數千兵馬駐紮無量城,並且他也安排夏侯惇、夏侯淵守城,防止無量城被敵人偷襲,或者出現什麼變故。 這無量城他可不願意讓旁人染指,即便是大燕,那也不行! 一行人浩浩蕩蕩,直奔高黎貢山而去。 按照賈詡的推測。 李靖所率大乾強兵,既破了騰衝城,獲得了大量輜重糧草,便會翻高黎貢山。 賈詡與李平安正坐在一輛佈置簡約的馬車交流。 賈詡目光灼灼,說出他的見解。 “李靖之謀,在大燕國都,一旦翻過高黎貢山,他必會渡怒江,然後再破保山城,再過瀾滄江,屆時抵達大燕國都。” “一路上,李靖所率兵卒,必是要跋山涉水,若是一般兵卒,根本應付不來,但大乾強兵訓練有素,個個勇猛,翻高山、過江河,大乾兵卒輕易便可辦到。” 李平安神情平靜,這一回他所率兵卒,其中便有三千壯士,還有那五千先登死士。 跋山涉水,對於這些兵卒來說也是很容易的事。 “文和,如果我們趕到了,不會李靖已破大燕國都了吧?” 李平安神情擔憂。 “公子太過擔憂了,大燕並非都是酒囊飯袋,就我所知,便有一將在大燕名氣不凡,比起呂蒙也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賈詡面帶微笑。 “文和,口中之人,必然是皇甫嵩!” 李平安雙眼掠過一抹精芒。 他對於大燕也並非像曾經那樣一無所知。 就說,這大燕卻有一名將皇甫嵩。 皇甫嵩體恤兵卒,深受百姓愛戴。 並且,還為大燕立下過不少功勞。 更是一位兩朝老將。 起初,李平安對皇甫嵩這名字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似是在哪裡聽說過。 好一陣思索後。 他這才終於回憶起來。 皇甫嵩這可不就是來自於《三國》裡的東漢末年名將。 可以說,能夠平定黃巾之亂,皇甫嵩功不可沒。 在《三國》裡他本是攪動天下風雲,成為膾炙人口的無雙名將。 只可惜,他年齡大了,在三國前期便病逝了。 “不錯,公子正是這皇甫嵩。皇甫嵩大燕兩朝老將,雖年齡老邁,但行軍打仗的本事絲毫不弱。” 賈詡笑吟吟地說道。 “文和,覺得這皇甫嵩、李靖誰的統兵能力更勝一籌?” 李平安饒有興趣地詢問道。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