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 “起來說話。”太皇太后終於鬆口了,等朱祁鎮起身之後,說道:“你給我說說,你所謂的長遠之計?” 朱祁鎮說道:“娘娘也知道,我家以藩王入主大統,從太宗皇帝到現在,無不秉行削藩之策。” 太皇太后說道:“都這個樣子了?你還想削?” 朱祁鎮說道:“不是朕不念親親之情,而是宗室繁衍日多,朝廷恐怕終究有一天會支撐不住的。” “孫兒也不想讓太祖子孫當豬養。總是要想一個辦法,雖然孫兒而今還沒有想出一個辦法,但是不管怎麼做,總不能讓對國家有用的人吃虧。” “不管是誰,只要能鎮守麓川。使得緬甸不再擾邊。都是大功一件,朝廷有那麼多時降時叛的土司,麓川一地,思氏可以聚集大軍三十萬,以人口而論,足夠我大明一下府,又令各路土司隸屬之。” “如果能南並緬甸,也是一大國。” “豈不比在家中枯坐強多了。” “且花無百日紅,他日我大明有一個萬一,也能由他延續國祚。” “如果不是二弟還小,沒有歷練,不能獨擋一面,孫兒才不想給襄王叔的。” “呸。”太皇太后說道:“你說什麼胡話的?這是你做皇帝該說的話。” 朱祁鎮說道:“是孫兒說錯話了。” 太皇太后此刻不再懷疑朱祁鎮的用心,倒不是太皇太后多相信朱祁鎮,他最少相信朱祁鎮沒有故意將襄王至於死地的想法。 太皇太后一時間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暗暗權衡這一件事情對襄王好還是不好。 太皇太后戰略目光很敏銳。 她從北京到麓川的距離上,很明顯的感受到了大明中樞對麓川一帶的鞭長莫及。正因為距離這麼遠,襄王到了麓川之後,只要忠於朝廷,朝廷對襄王的支援也就是源源不斷的。 襄王坐擁天南大國的可能性並非沒有的。 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她更希望的是孩子們能夠平平安安,而不是建功立業。滇南是什麼情況,太皇太后早有耳聞,他恐怕襄王連長沙的氣候都適應不了,要來北方修養。 去了麓川,不適應當地氣候會怎麼樣? 種種想法,讓太皇太后不能下定決心。 但是就在太皇太后下不定決心的時候,襄陽襄王府之中,襄王已經接到了京師的飛鴿傳書了。 襄王看了手中的紙條,臉上一時間百感莫及,沉默了一會兒,說道:“讓大總管來一趟。” 不一會兒,襄王府大總管來了。 這個大總管雖然是一個太監,但是從氣度上一點也看不出伺候人的樣子,手中捏著一念珠,說道:“王爺,你叫我。” 襄王將手中的書信給了這大總管,說道:“看看。” 大總管看完之後,微微一笑,說道:“這其實是太祖舊策,就如同太祖在封塞王一般。用好了,自然是好,但是用不好了,就是太阿倒持,又是一個靖難局面。” 襄王說道:“那你覺得,我這侄兒用的好還是不好?” 這大總管嘆息一聲,說道:“恰當好處。朝廷對雲南實在是鞭長莫及,封一王與麓川,恐怕麓川之地,號稱三十萬,但是能養上數萬精兵都不夠,從雲南到江南,到處是天險,只需卡住一處,就等朝廷數路而來,一舉殲滅。” “而且從麓川南下攻緬甸,反而是高屋建瓴之勢。緬甸方圓數千裡,以足以王殿下。到時候王爺有了緬甸基業之後,會再想回過靖難嗎?” 襄王嘆息一聲,說道:“思家父子,都是鼠目寸光之輩,如果讓我有甲兵三十萬,決計不會來冒犯大明,橫掃緬甸各土司其不善。” 大總管說道:“看來,王爺是心動了。” 襄王說道:“怎麼,你作為姚師的弟子,不心動嗎?還是你被斬去煩惱根之後,真的決心在我府上當大總管了。” 大總管說道:“阿彌陀佛。不過,其中兇險,王爺可想好了?我亡命之徒,卻是不怕的。就怕王爺?” 大總管乃是姚廣孝的弟子。 而且是親傳弟子之一,參與了漢王謀反,見漢王不足為謀,就投向了襄王。 他與姚廣孝其實是一路貨色,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物。 就看他在漢王敗亡之後,不投宣宗,反而投襄王就看得出來。他對什麼天下根本沒有什麼想法,唯一的想法就是在亂世之中一展謀略。 只是大明傳承五代之久,百姓附從,民心安定,雖然各地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總體來說,可以稱之一句太平。 他自然是找不到機會。只能在襄王府上蹉跎下來。 襄王咬著牙說道:“孤受夠了,困在這一座城池之中,簡直生不如死。襄陽城對別人來說,或許是安居樂業之地,但是對孤王來說,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監獄而已。” “我寧死也不願意這樣過下去了。” “不就是麓川嗎??” 大總管說道:“如此一來,王爺就要立即開始行動,向朝廷上書,給太皇太后寫信,將這一件事情給坐實。”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