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備投機日本,想要參一股的人很多。
不但有馬榮成、古龍、梅豔芳、林青霞、鄧麗君等人,甚至還包括一些香港的財閥,聽聞少傑基金準備在日本開闢新的“戰場”,也準備參一股。
所以,張少傑乾脆將“少傑基金”設立為一個封閉基金,每年年尾開通公佈投資報表,並且在年報公佈的一週內開通贖回、購買的全線,平時不允許有贖回、購買的操作。
整個“少傑基金”首次發行150港元規模的募資,其中50億屬於張少傑本人資產,剩下的100億則來自社會各界,不同的投資方。
少傑基金的管理權,自然是張少傑所有,代這些人理財,每年無論盈虧。都要收取1%的基金總額,作為“管理費”!
雖然如此昂貴的管理費,在基金業算是很高的了,但是考慮到少傑基金這幾年的威名赫赫,使得很多的投資者,紛紛對於少傑基金的收益率抱有巨大的期望。
1985年一隻來自香港的少傑基金,攜帶150億港元的資本,以兇悍、凌厲、敏銳的投資風格,在日本金融市場縱橫了5年之久。
90年代之後,這一隻基金帶著超過5000億港元的豐碩盈利,回到了香港。
而憑著少傑基金的戰績,張少傑在香港聲望,更是一時無兩。而在張少傑的引領下,香港的各路資本豪門,也是熱衷於投資文化、科技產業。
到了97年迴歸之後,香港的電影產業總產值達到了370億港元,每年在全球輸出50多部票房規模超過一億的大片。遊戲產業產值達到4700億港元,成為了香港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而小說、漫畫、動漫等等產業,也紛紛在全球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張少傑給香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更深遠了影響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在2011年,張少傑作為人大代表,參加全國人大代表會議時,堅定的提出:“傳統產業是有限的,文化產業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中國的崛起,不但需要生產力作為推動力,還要有文化創新產業作為新的推動力!”
一片掌聲中,張少傑微笑,向著與會代表,以及電視機前,電腦前的觀眾鞠躬,徐徐的退場。
因為,張少傑知道,作為重生者,他的時代已經結束。
新的時代,將會是青年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