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百五十六章古晉會議
雖然朱厚煌已經下決心與佛郎機戰鬥到底。但是很多事情,並不是朱厚煌一個人說了算的。即便是東雍的基業是朱厚煌一手開創的,朱厚煌也必須得到一個人點頭,才能推行如此大事,這個人就是王陽明。
不管是朱厚煌對東雍未來的分工,還是王陽明本身的名望與權威,都讓朱厚煌不得不尊重王陽明。
所以不想開戰的人也紛紛寫信給王陽明。
比如說許松。
即便朱厚煌所說的千好萬好,但是許松看來,並不需要這麼冒險,只需按部就班的修養數年,然後挾大勢而來,對一座小小的馬六甲城,豈不是輕而易舉。
雖然前日一戰,損失慘重。大敗而回,水師有傷筋折骨之像,但是並不是沒有意義的,正好想法許松看來,意義重大,最少是攻守易勢。
之前東雍連保全澎湖,也有岌岌可危之態,但是現在卻陳兵馬六甲。這已經是重大意義了,不過飯要一口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辦。
許松衷心希望,王陽明能過來勸阻朱厚煌。
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王陽明乘船從東雍而來。
這一段時間之內,所有船匠都加班加點的修補船隻,將所有船隻未必能修復到最好的狀態的,但卻也到了他們能做的最好情況。
在王陽明來之前,俞大猷就已經來了。
俞大猷並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將刀鋒營帶過來,與此同時,聚集在古晉的陸軍兵力已經到了一萬之上。
這一萬士卒,對這些南洋小國來說,已經是足以滅國的力量。
俞大猷二話不說,就求見朱厚煌。
俞大猷並不是王陽明,他決計不敢違背朱厚煌的意思。即便他未必覺得朱厚煌的決定是最好的辦法,但是朱厚煌下了決定之後,就不敢違逆。
俞大猷對朱厚煌說道:“殿下,既然決定將佛郎機人趕出南洋,那麼殿下何不向陛下稟報,臣聽聞滿刺加國王,還在京師,殿下為滿刺加國復國,陛下豈能不助殿下一臂之力?”
朱厚煌現在最缺少什麼,海戰的船隻。在俞大猷看來,朱厚煌只需向陛下求援,別的不說,福建水師,廣東水師絕對能派過一些。
不要看福建水師與廣東水師與佛郎機人的艦隊相比,船有些小了,但是數量足夠啊,從浙江到廣西十幾個衛所,整個南方三桅船最少能湊出來上百艘,這一次馬六甲之戰,已經證明,這些三桅船或許不是佛郎機船的對手,但是裝上足夠多的火炮,還是可以一戰的。
而且明代水師的實力這個時候,還是可以。最少,正德與嘉靖前期,佛郎機人在東南沿海一系列騷擾活動,不都是被打出去了。
之所以後來局面崩壞,不可收拾,是因為很多世家大族覺得,與佛郎機做生意獲利更多,他們改弦易轍,才有了倭亂的局面。
當然了也有水師力量下滑曲線已經降低到足夠低的緣故。
反正大明朝的軍事力量,就可以用一個曲線來表示,從太祖成祖是高高在上,仁宣之後,急轉直下,轉折點就是土木堡之變。
再然後每況愈下,在正德這裡稍稍振作了一下,以後就慣性的衰落,衰落多了,反彈一二,然後重蹈覆轍,最後消亡。
藉助大明水師之力,抗衡馬六甲,對馬六甲就容易多了。
但是朱厚煌有些猶豫,找遁詞道:“與佛郎機人之戰,迫在眉睫,派人上書陛下,等沿海水師征伐,非數個月不可,是遠水不及近火。”
俞大猷還想說什麼,這個時候,王陽明來了。
朱厚煌立即去迎接王陽明瞭,
俞大猷立即明白,朱厚煌比喜歡大明的力量插手南洋之間,只是其中到底是因為什麼,就不知道了。
俞大猷也安安分分的閉上了嘴。
朱厚煌見了王陽明,王陽明並不是一個人來的,王陽明帶著很多船隻到了古晉,還有大批的補給,糧食,古晉還能補充一二,但是炮彈,火藥,甲冑,刀兵,乃至於士卒,都不是古晉能夠補給的。
這一次,王陽明動用的不是別的就是少府的船隊。
本來這一支船隊,就是用來與佛郎機人貿易時用的,在朱厚煌的預計之下,動用與佛郎機人的貿易即將中斷。
所以這些船隻都徵做軍用了。
朱厚煌一見王陽明,就說道:“弟子見過王師,還勞王師來此,弟子實在是罪過。”
王陽明說道:“殿下已經決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