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百一十二章蘇祿情況
“臣在南洋多年,輔佐渤泥王南征北戰,蘇祿是渤泥的主要對手,對蘇祿的情況最為了解,首先,蘇祿雖然說是一個國家,但他本質上是一個部落聯盟。有數百個大大小小的部落組成,但其中最大的三個部落,就是東王部,西王部,與同王部,這三部的勢力東王最為強大。”張庸將他了解蘇祿的情況一點一點的講了出來。
朱厚煌聽得聚精會神。
這些資訊不是深入南洋,是決計不能聽到了。
朱厚煌來道南洋,才知道,在這裡離中原越遠,國家的組織形式就越發差勁,即便是渤泥王,也不過是控制國都附近,而遠離國度的地方,都是部落的形式存在,渤泥王所能控制的不過是各地的酋長。
比起渤泥國的組織形式,蘇祿過的組織形式更加不行了。
首先蘇祿國先天地理不行,蘇祿國所在之地,並不是在一個大島之上,而是分佈在蘇祿群島之中。
這樣一來大海先天將蘇祿國彼此的聯絡隔斷,雖然蘇祿也點亮了航海技能點,但是依舊不能完全解決出行問題。
這種限制導致了蘇祿的中央集權極其地下,也導致三王共治的情況。
“不過近百餘年來,情況有了變化。”張庸說道。
“回回教南來,時間已久,早在唐宋之時,就有回回僧侶,不過在南洋也是漸次普及的問題的,而回回教在蘇祿的傳教日深,也引起了蘇祿的國家機構的變化。百姓皆從回回教,三王之間,也因為出現回回教,影響了實力平衡。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東王。”
“東王?就是那一位葬於德州的東王一脈?”王陽明熟讀經史,家裡面又是世代官宦,對本朝掌故十分了解,再離開東雍之前,又從陸完處打聽了一二,對這位葬在中原的東王,有莫名的好感。
朱厚煌卻不大明白,請教道:“王師,這個東王,還有什麼說頭嗎?”
王陽明說道:“永樂年間,三王一併來朝貢,其中東王死於德州驛站。成祖仁慈,讓東王以藩王禮葬於德州,現在德州城外還有蘇祿王墓。據說,除卻蘇祿東王長子回去繼承王位之外,蘇祿王后,與蘇祿其他兩個兒子都在德州生活,與大明子民無異。”
張庸說道:“這位蘇祿東王,可是好手腕,他用一死,保證了大明對東王一脈的另眼相看,讓蘇祿東王一脈,能夠壓制西王,與同王一脈,不過西王一脈也不弱,西王一脈投入回回教,並改名夷民,叫什麼穆罕默德。從此成為回回教在蘇祿的頭目,藉助回回教的勢力壓制東王的勢力,這麼多年來,大明水師不屢南洋,東王失去了大明的支援之後,每況日下,已經被西王死死的壓制住了。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無須多少年,蘇祿東王一脈,將會成為歷史。”
有些什麼張庸並沒有說清楚,渤泥王北擴的最大阻力,就是蘇祿國,如果詳細一點,就是蘇祿西王的勢力。
不用說朱厚煌,連王陽明一下子都有了傾向性了。
一個禮順中原,連祖先的墳墓都在山東德州,一個是信奉回回教,這裡外之分,再明顯不過了。
朱厚煌心中暗道:“藉助蘇祿東王一脈的勢力,將蘇祿西王一脈斬盡殺絕,蘇祿西王一脈也是數百年積累的財富,足夠我發一筆橫財了。”
朱厚煌說道:“此時孤知之了,既然東王是蘇祿正朔,孤就容不得亂臣賊子做亂。張卿,孤委託你兩件事情,第一,調查佛郎機人,第二,調查回回教。”
張庸說道:“臣遵命。”只是張庸面子上露出男色。
朱厚見狀,問道:“怎麼有難處嗎?”
張庸說道:“佛郎機人在南洋時日尚淺,想要調查佛郎機人的動靜,輕而易舉,但是回回教自從唐宋以來傳到南洋,已經有數百年了,早已根深蒂固,不可動搖了。不敢隱瞞殿下,臣家中也有信奉回回教。臣已經是嫌疑之身,臣請避嫌。”
“不必了。”朱厚煌心中暗暗在心中提高了警惕。說道:“孤信的過張卿。”
不信又怎麼樣啊?吳鳳儀剛剛往南洋安排人手,根本不如張庸這樣的地頭蛇。不過朱厚煌回去之後,會另外派人負責調查回回教。
朱厚煌已經將自己最大的敵人,從佛郎機人變成了回回教。
並不是朱厚煌好高騖遠,而是事實如此。
佛郎機雖然強大,但是根基不厚,朱厚煌身後有大明,即便他與佛郎機人交戰敗上千次萬次,只有他頭上還有大明雍王這個頭銜,就能東山再起,而佛郎機人只需一場大敗,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