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給予月神教重大打擊,滿心敬畏,就再也不敢亂說什麼。
李曄當然不會告訴無空,依照原本的歷史,一二十年後,中原朱溫篡唐成功,唐朝滅亡,後梁建立,而西域的于闐國,卻出了一個有名的國主,自稱是李唐後人,還給自己取了個李姓名字。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聖天。
伊斯蘭東傳的時候,李聖天率領于闐**民,與之血戰經年。因為于闐信奉釋門,那也是釋門在西域最後的輓歌。戰後,于闐人雖然敗北東遷,但那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說起來,那是釋門跟李唐真正合而為一,唯一對抗異族大軍的一場戰鬥。
現在嘛,于闐國主,應該正該積極與歸義軍聯絡,共同抗擊回鶻和回鶻信奉的明教,也就是摩尼教。
明教,起源於波斯,也就是現在信奉伊斯蘭的那批人。
傳入東土後,明教比較喜歡造反,反朝廷是他們的家常便飯。李曄穿越之前,在地球上看過的武俠小說裡,就有明教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故事,還說明朝的“明”,就有紀念明教的意思。
這當然是戲說。
但明教的確就是這個明教。明清之時聲名赫赫的白蓮教,就是他們跟彌勒教、白蓮社融合的產物。
如今,大唐境內也有明教勢力,只不過都是螢火之光罷了,跟儒釋道不能相比,之前群雄爭霸就沒他們什麼事。就算有哪個藩鎮,是他們的勢力範疇,現在也沒什麼力量。
大唐是李曄的大唐,這種小魚小蝦,李曄都懶得拿正眼瞧他們,不是李曄粗心自大,委實是不值得。
明教現在的信眾,主要還是回鶻人。教派鬥爭失敗,波斯早就沒他們的生存土壤了,就跟釋門要被趕出天竺一樣。
文明最突出的代表,無疑就是宗教。
宗教所到之地,民眾最終會變成宗教的民眾,在這個文明下活成這個文明的樣子。
西邊的這些教派,一直在東傳,並且一直在中國存在。
而大唐讓漢文明西傳的終點,是安西四鎮,以及那數十個羈縻州。恆羅斯之戰後,漢文明西傳的腳步就終止了。不僅僅是在大唐中止,是一直終止。
漢武大帝曾說,他要讓漢文明越過長城,遠播塞外。
高見啊!
所以大漢的軍隊,征伐到了他們能到的最遠處。所以西漢名將陳湯敢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不過話說回來,漢文明下,還真沒有能夠代表它的宗教。道門不夠格,大唐釋門更不夠格,儒門看似稍微夠格一點,但單論儒門,其實是最不夠格的,除非他們不再嚷嚷著刀兵入庫馬放南山。
跟全天下其它教派一水的侵略如火,擴張起來不要命的風格相比,漢文明下的幾個門派,太溫和保守了。這樣下去,遲早要走到固步自封的道路上,完全不是幾個雄武君王能夠改變的。
當山脈、沙漠、大海等地利,還不能被戰勝的時候,逐漸軟化的漢文明能在東土自娛自樂,一旦其它文明、教派的力量,強到可以征服高山、沙漠、大海,他們不講道理的侵略性,將會給漢文明帶來近乎毀滅性的災難。
李曄認為,他得扭轉這種困局。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義。在強敵面前如何生存,是文明需要考慮的最大問題。
作為穿越者,見過那種歷史必然性的發展,李曄覺得自己有這個義務。
要不然,他就算恢復唐朝盛世的疆土,子孫後代終究還是會丟掉的。
當下他能夠想到的唯一答案,從其他文明、教派的經驗中得到的唯一答案,是保持文明的擴張性、戰鬥性。唯有不斷的擴張,不斷的戰鬥,不斷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取長補短,不斷的強大,才能避免消亡。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皇朝會因為戰鬥而亡,會因為強大而滅,但那有什麼關係,文明不會亡。皇朝終會更迭,只要文明不亡,輝煌終究會重立。
漢亡了,不是還有唐?
羅馬也亡了,後面不是還有那麼多輝煌帝國?
求強的文明亡了,輝煌才會真的消失。
說到底,文明的生存,跟一切生存問題一樣,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這是個比較長遠的問題,李曄決定日後再細細思索。
眼下,拋卻回鶻跟明教不談,李曄比較關心的是歸義軍。
歸義軍現在領頭人,張淮深,是張議潮的侄子,屢次擊敗從西域東犯的回鶻人,守住了沙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