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大學之道。 (第1/1頁)
隨波逐流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生,這就是我們新辦的學院。”王鶴帶著宋真來到城中一處閣樓。 閣樓分三層,每一層的面積大約有200平米。 宋之林已經提前回去了,他要將這個好訊息告訴族老。 宋真簡單掃過了一眼,他微笑著對王鶴問道:“不知王老,你們創辦這家學院的初衷是什麼?” “讓天下人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宋真搖搖頭:“天下太大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王鶴沉思著,思忖宋真的話,隨後抬頭問道:“先生有何高見?” “你們是不是想要將學院免費開放給晉陽縣百姓?” “是啊,有什麼不妥嗎?” “不對,你有沒有考慮過,進來的人多了,你們該如何管理?” “還有,讓某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進來了,豈不是佔用了真正想學習之人位置?” “最大的問題是,你這裡面積就那麼大,豈能裝下整個晉陽人?” 王鶴覺得宋真說得很有道理,其實他的子嗣也有勸過,只是他不聽。 可是,宋真的話,他聽進去了。 就很真實。 宋真坐在一處椅子上,雙目炯炯有神道:“依我所見,知識必須付費,這樣他們才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要花錢?”王鶴驚了,這豈不是與宋真之前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自相矛盾嗎? 如果僅僅是教化有錢人,又何談為天為地,為人為民呢? 宋真見到對方的表情,就知道他想歪了,於是詢問道。 “你打算將這座閣樓三層分別設定什麼用途?” 王鶴沒有多想,直接回答道:“九經教學。” 宋真聽笑了:“科舉明經科,考的就是九經,你這不是應試教育嗎?” 唐朝沒有四書五經的說法,明經科考試的內容共為九經,《禮記》、《左傳》為大經;《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為小經,另外,《孝經》、《論語》為必考科目。 王鶴疑惑:“何為應試教育?” “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教育。” “......” 宋真站起來,引導式詢問王鶴:“禮記《大學》首章首句寫的什麼?”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何為明德?” “讓世人明辨是非,分辨是非善惡,擁有光明之德。” “何為親民?” “走進民眾之間,兼教養意。” “何為止於至善?” “《大學》曰: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這些都是至善之德,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讓大部分人都保持在這個高尚的境界中。” 宋真點點頭,這是王鶴的個人看法。 關於《大學》的解讀,宋代朱熹將“親民”糾正是前人寫錯字了,他以為,應該是“新民”,新者,革其舊之謂也。鼓勵讓統治者透過教化來移風易俗,引導愚昧的民眾,革除腐朽的舊思想。 然而,王陽明卻覺得朱熹別有用心的亂改聖賢文章,將儒家自律的道德學說改頭換面成為他律,包藏禍心。 朱熹也好,王陽明也好,宋真不評價,他反正覺得王鶴說得挺好的。 於是,宋真點頭:“我建議,閣樓三層分別設定為明德堂、親民堂、至善堂。” “明德堂,在於宣傳聖賢的光明之德,此處為免費開放,不設桌椅,任何人都可傾聽。” “親民堂,主要功能在於教導民眾讀書認字。此處針對群體收費。對於庶民,對於商賈,對於寒門,收費標準應該大有不同,且,務必做到有教無類,學正不可歧視學生。” “至善堂,此處為講經學堂,綜合生活中的案例,以講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告誡警示學生,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王鶴聽完後驚了,想不到宋真居然想得這麼深遠。 如此設定教學內容,一可以避免教會學生,餓死師傅的尷尬情況發生。 二,這才是真正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啊。 雖然晉陽王氏不能讓所有人都成為善人,但是隻要有一個人聽了進去並且做到了,那就是一件功德。 不能讓讀書只成為功名利祿的一種手段。 讀書的目的,應該是純粹的。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然而,如今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最後一句話,並且將其錯誤解答為:學習成績好就能走進仕途。 這種思想不可取。 宋真想了想,他其實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讓晉陽王氏開放一個自由圖書館。 不過,這麼提議很不靠譜,而且別看王鶴一句兩句先生喊的,實際上,誰沒有點私心呢? 書籍是王氏賴以生存的寶貝,晉陽王氏之所以屬於五姓七望,優勢之一就是強大的文化實力。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