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天下英才入我彀中 (第1/3頁)
丁丁貓想吃櫻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赫六年二月初九,春闈日。
宣室殿內,皇帝徐宗文正在召見中樞大臣商議今年春闈大計。
“九品中正剛完成定品,今年的春闈朕欲以輔機為此次殿試主考官,不知你們以為如何?”
寧制九品中正與科舉制並行,九品中正制以郡小中正,州大中正品評家世、品行為主,然後定品報吏部,由吏部上報內閣稽核,皇帝御筆批准後下發至中書省複核,再發門下省三核,最後交由尚書省執行,方可授予官職。
科舉制則更為複雜,每年夏季先在各縣舉行院試,又稱之為夏闈,參加者為普通士子,合格者為生員,稱秀才。
院試之後,同年秋季在各郡舉行府試,又稱秋闈,由各縣秀才參加考試,透過者為舉人,可為吏。
府試之後,同年冬季在各州舉行會試,又稱冬闈,由各郡舉人參加考試,取五百人,透過者授予貢士,可為官。
會試之後,明年春季在洛陽舉行殿試,又稱春闈,透過者稱之為進士,取二百名。
“陛下!臣以老邁,且內閣諸事冗雜,老臣早已不勝繁巨,哪裡還能抽得身來主持春闈大計,守約剛卸任吏部尚書,不如讓守約來出任殿試主考官一職。”
裴卿望著身側的郗儉,笑著說道:“一來守約作為內閣次輔,有這個資格,二來嘛守約身為中書令,數年來勤於王事,德高望重,由他來做天下士子的老師,沒有人敢不信服的。”
“當然了,這只是老臣的一些鄙薄淺陋之見,如何抉擇自然還需陛下乾綱獨斷!”裴卿久在中樞,對於皇權和相權之間的分寸把握的非常好。
徐宗文摸著漸長的四寸美須,露出滿意的微笑:“既如此,那就讓守約出任殿試的主考官。”
“臣謝陛下!”郗儉對於這個機會自然是十分珍惜,能有機會成為殿試主考官意味著距離桃李滿天下不遠了。
“那朕就等著你替天下選才了。”
郗儉笑了笑,恭敬地拱了拱:“掄才大典乃國家大計,臣一定不辜負陛下厚望!”
徐宗文點了點頭,隨後舉起手中一本奏疏:“這是張令君舉薦國子監祭酒王獻之為殿試副考官的奏疏。”
“這些都是百官舉薦主考官和副考官的奏疏,朕一大早就看了,到現在也沒有看完。”徐宗文將目光放在眾臣身上,巡視一遍後徵求意見。
最後定下王獻之為其中一位副考官,還有一位暫定。
根據內閣、吏部、禮部制定的科舉法,規定每年分四季舉行縣試、郡試、州試和殿試。
春闈、夏闈、秋闈、冬闈每年舉行,
春闈在京都舉行,由內閣大學士主持。
夏闈在縣中舉行,由縣教諭主持。
秋闈在郡內舉行,由郡學政主持。
冬闈在各州舉行,由州學政主持。
殿試之後的面試則由皇帝親自主持,親自測試二十名進士,親自授予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名次。
寧朝科舉因為起自武赫五年夏,所以以夏闈為首,從縣開始為朝廷遴選人才,經過大半年的科舉進行到了春闈階段,共有二百名進士參加殿試。
二月初十,皇帝欽定寧朝第一次殿試由內閣次輔、承明殿大學士、中書令、吏部尚書、申國公郗儉出任主考官,副考官則由新任國子監祭酒王獻之與散騎常侍徐廣擔任。
王獻之是王羲之之子,王羲之又是晉世以來書法造詣較高的大家,可謂是人盡皆知,而實際上王獻之之書法造詣不輸乃父,甚至更勝一籌,這卻是鮮為人知的了。
何廣出自東海徐氏別支中的東莞一房,算是宗室遠支。其學問淵博,起家謝玄的大都督從事西曹,歷任鎮北將軍參軍、秘書郎、員外散騎侍郎、祠部郎、著作佐郎、散騎常侍、大司農,還曾參與撰寫《晉記》四十六卷,累遷至秘書監。
新朝建立,何廣為前任尚書令王珣舉薦就任散騎常侍,武赫四年內閣下發皇帝制書正式改三臺五省製為三省六部制,撤銷謁者臺、都水臺、侍中省,將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御史臺保留,散騎省歸於門下省,負責審議。
郗儉作為文臣之中僅次於裴卿的存在,由其擔任殿試主考官這足以證明皇帝對於國朝首次殿試的重視,對於二百名進士的重視。
王獻之與何廣二人擔任副主考也是對於前朝舊臣的慰藉和安撫之舉,也是激勵士子們踴躍參與科舉,不要再侷限於從前的九品中正制。
“諸位考生請入殿內。”承明殿外,禁軍甲士林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