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霸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看到六脈神劍發威的一剎那,顧承就決定,要學。
因為六脈神劍,對於現階段的他,再合適不過。
顧承習武,一向貴精不貴多。
以他的地位權勢,想要修煉武功,選擇面其實很廣。
別的不說,向洪七要求降龍十八掌,向苦慧要求少林七十二絕技,並約定不外傳,只防身,兩位是會傳授的。
但顧承卻不像其他穿越者有的沒的學一大堆,他專精九陰真經。
直到發現地宮內四塊記錄了逍遙派絕學的石碑,才動了心思。
不過仔細分析後,也排除了三門——
北冥神功需要化去本身功力,不取。
小無相功無法練到登峰造極,也就是花俏的模擬招式,似是而非,不取。
天山六陽掌乃是逍遙派最為高深的掌法之一,可惜需要逍遙內功在身,否則學了也發揮不出真正威力,不取。
唯有凌波微步,顧承已經上手,因為這門輕功在應付群戰時獨一無二。
至此,顧承最缺乏的反倒變成了攻擊招式,畢竟大伏魔拳,九陰神爪雖強,終究達不到絕頂,九陰真經厲害的是全面,不是某一類招式。
而若論殺伐無雙,還有什麼比得上六脈神劍?
也許在高武的世界中,如六脈神劍這種外放劍氣,隔空殺敵的武學,屬於基礎操作,不值得驕傲,但在這裡,六脈神劍真的是神乎其技。
它唯一的缺陷就是對內力的要求太高,並且天龍寺一直敝帚自珍,寧願毀去劍譜,也不給外人得去,除非穿越到段氏一族,外人似乎根本沒有得到的辦法。
但此時,顧承卻大大方方地向段譽說出。
段譽也沒想到顧承的胃口真這麼大,搖了搖頭道:“六脈神劍乃是我大理段氏不傳之秘,無法傳於殿下,倒是一陽指,可以互相探討。”
原劇情王重陽就是以先天功交換一燈大師的一陽指,漁樵耕讀也會,武三通還能傳給大武小武,說明一陽指是可以一定程度外傳的。
然而顧承又怎麼可能看得上一陽指:“何為不傳之秘?鎮派絕學!可現在除了前輩,大理段氏還有人能學得會六脈神劍麼?”
段譽愣了愣道:“六脈神劍確實不易修習,不過我段氏弟子於一陽指上絕無懈怠,六脈神劍將來也能有成就。”
這話裡指的人應該就是段智興了,南帝會不會六脈神劍,顧承認為是會的。
畢竟一陽指修至四品,就滿足修煉六脈神劍的資格,南帝沒道理不練,但南帝的功力與段譽差距太大,恐怕六脈神劍到了他的手中,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
不過這也是段譽好脾氣了,換成旁人肯定大為不悅,因為顧承無疑是指段氏再無英才。
但顧承接下來的一番話,卻令段譽的臉色徹底變了:“兩百年前,貴祖段思平以六脈神劍橫掃四方,後立天龍寺,強者如雲,一百年前,前輩令六脈神劍大放光彩,卻已是段氏唯一練成神功之人,而今,段氏連一位練全六脈之人的後輩都沒有,再過百年,又當如何?前輩難道沒有發現,世人的根骨在逐漸變差,武學修為也一代不如一代麼?”
如此評價,對於普通人講絕對沒有效果,他們只關注於當代,我死之後管他洪水滔天。
但對於段譽這位出身武學世家,又活了一百多歲的老祖宗來說,那真是猶如晴天霹靂般。
金系的低武世界確實如此,實力在不斷退步,顧承認為,這不是單純的武學失傳,而是新生嬰兒的經脈,越來越閉塞。
在北宋天龍中,真氣外放時常可見,內功圓滿只是強者起始,上面還有武學障、神而明之的高人。
到了南宋,打通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已是絕頂。
到了元末,能辦到這一點的恐怕就張無忌、張三丰和黃衫少女寥寥幾位。
等到了明朝笑傲江湖和碧血劍,更悲劇了,令狐沖在毫無內力的情況下縱橫武林,金蛇郎君仗著利器橫行四方。
至於清朝的鹿鼎記、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那是能練出個內力,就算高手。
可見這練武的根骨體質,是一代不如一代,沒了內功支援,單靠花俏的招式,能走多遠?
段譽雖然不能料到幾百年後的發展,卻感到顧承所言不假,再加上之前的龍靈威懾,就有種天意如此之感,不由慨然長嘆,莫名悲涼:“難道祖輩們耗盡心血所創的神功絕學,只有失傳一途嗎?”
顧承道:“若是敝帚自珍,那下場唯有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