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唐朝租庸調少了一個庸。但不意味著西魏百姓不用負責力役,相反的較之唐代更沉重得多。因為庸就是納絹代替力役,西魏根本就沒有這個選項。
兵役之類,李泰倒是不畏懼,他每天練習槊技,也是想借著西魏北周統一天下的勢頭建功立業。但那前提是得有自己的部曲軍隊,真要做個大頭兵上戰場,那他屬實是活膩了找刺激。
而且勞役還不只兵役一種,他要始終混不出個名堂又活得夠久,被隋煬帝徵發去修運河,這穿越冤不冤?
賀蘭德見李泰眉頭緊皺,稍作沉吟後便又說道:“其實還有一個法子也可豁免身役,那就是應闢公府、捐身事用。但諸大開府,我也實在沒有門路為李郎謀取。司徒公府則無職權加系,恐屈名族風骨……”
能入籍免役就好,李泰才不管什麼名族風骨,聞言後便說道:“我本高使君故員,入充公府也是順應之意。事機章程,我實在不熟悉,還要有勞長史代理。至於入籍,能否入籍雍州?京南龍首原,有沒有這個地點?歸屬哪一郡縣鄉里?若得附此,最好不過!”
他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如今的長安仍是漢晉故城,要到隋朝建立才修了大興城,即就是後來的長安城,正坐落在龍首原上。
既然入籍還有均田的土地領,當然要挑好地方。哪怕只有三五畝,如果恰好選在未來的太極宮、大明宮上,那也能沾沾皇氣,住著吉利,興許還能混點拆遷費。
“我非長安人士,具體並不確知,還要詢問彼處官長,一定盡力如李郎所願!”
賀蘭德記下了李泰的要求又作保證道,旋即再說道:“清早入府時,街曲有聞若干將軍因將赴隴,今日宴客曲裡。聽聞李郎隨若干將軍歸來,應是情義相結,是否需要前往賀遷?”
李泰聞言後便點頭:“若干將軍於我施義不淺,的確是需要登邸致謝!”
離開沙苑大營時,若干惠倒說過讓李泰入城安頓後去他家做客,卻沒想到這麼快就要離開。看來邙山之戰給西魏帶來衝擊極大,許多人事調動都要儘快進行。
於情於理,李泰的確應該趁若干惠上路前去拜會一下,但也不能空著手去蹭飯,雖然歸程中這事他也幹過不少次。
“我想再請教長史,關西人情具禮該要作何尺度才不算失禮?”
想了想,李泰又張口問道。
賀蘭德笑答道:“關西時風淳樸,不以禮之輕重衡人,具禮豐儉概由各便。若干將軍功勳積厚、家業亦豐,所赴隴邊金銀諸類皆是俗物。依我看來,贈珍不如佐用,此行赴邊,行程遙遠,車馬勞損難免。李郎不如備具車轂等諸物,每需更換,受贈者也必恆思情義。”
李泰聽完賀蘭德的回答頓時一愣,你們古人送禮打交道都是這麼接地氣的嗎?不送金銀珠寶,不送美酒珍饈,送幾個車軲轆內圈就行?
他雖然有些詫異,但想送別的厚禮他也沒有啊,若干惠倒是挺饞他這個人,他也不能跟去啊!
略作思忖後,李泰便又喚來高百齡,問下這麼送禮妥不妥當。
高百齡聽說要拜訪西朝大將,也不敢怠慢,一溜小跑去後院請示,返回後手裡捧一木匣,說道:“主公說入鄉隨俗,適用則貴,賀蘭長史所言切實。邸中車轂、軸木等物,郎君自取無妨。但也不可讓關西友人哂我東州人士慳吝惜物,匣盛金三十兩,郎君一併攜贈。”
聽到高仲密也這麼說,李泰便不再糾結,只是聽到還要送金三十兩,又覺得有點貴重。西魏度量衡歷從小制,一斤約等於後世222克,按照金價四百一克,這就是十幾萬啊!
但如果按照後世的觀念來看,若干惠這秦州刺史也屬於軍區司令了,十幾萬的禮物倒也不算貴重出格。而且他們要在關中長久立足,也的確少不了軍政大員的友好幫襯。
於是李泰便點選十名隨從,拉著半車的車轂軸木等車架配件,並那一匣金子,離開家門,直往若干惠在華州城的宅邸而去。
他現在還不知接下來不久後將要遭遇什麼困境,否則一定會大斥高仲密這樣的敗家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