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票一尺布,現票現貨!”
那人聽到這話先是一愣,片刻後看看夾在腋下的那捲粗布,狠狠摔在車板上怒吼道:“老子沒有!這商原、老子再也不來了!”
李泰自不知有一位外鄉客人因他商原鄉情妖異而無所適從、幾近崩潰,但就算知道了,也只會一笑置之。
關西地區適亂多年,整個物流交易體系崩潰嚴重、幾近於無,社會結構幾乎沒有分工協作的概念,人人都成一座孤島。
沒有了分工合作、沒有了彼此需求,社會發展就會停滯不前。欠缺改變現狀的動力,無非一代一代守於現狀、苟且過活。
李泰對鄉土改變已經頗見效果,曲轅犁的推廣大大縮短了鄉人們的耕作週期,龍首渠的重修提高了沿線的作物產量,這一部分節省的人力和提高的收益又該如何排程運用、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
鄉人們之前三日耕地、如今兩日可成,省出一天的時間回家挖地窖藏更多糧食,那我忙個啥?
趕緊來我家工坊做工,賺更多錢才是正事!
賺了錢不知道做什麼,藏在家裡還心慌?我這裡有供銷社啊,添新衣、加新菜,勞累一天又是元氣滿滿!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剛建立渠市的時候,李泰心裡也在打鼓,畢竟鄉情如此這麼多年都過來了,鄉人們或仍習慣積穀備荒,未必就捨得享受於當下。
所以最開始他也只是想著收購鄉里農餘時貨,再轉運到華州、長安等需求量大的城池進行銷售。
但當渠市建起來後,李泰很快便發現鄉里消費慾望同樣不低,鄉人們並非沒有消費的需求,只是以往欠缺一個穩定持續的商品供貨渠道。
特別是一些簡單的工具商品,未必人人都懂得製造,但又確實有需求,與其自己費工費料的嘗試製作,不如直接就市採買。
除了工具器物之外,各種農鮮食材同樣銷量極好,甚至往往供不應求。
說到底,更好的生活是人最本能的追求,楊白勞哪怕那麼窮困也得給閨女扯上二尺紅頭繩。
當然,還有一點促使民眾將盈餘消費的原因,那就是西魏政府、或者說宇文泰的霸府不當人。
西魏大統三年沙苑之戰前夕,關西大飢,宇文泰便勒令擴戶搜糧,家中藏谷過量都是有罪的。儘管之後攻克恆農運回了不少的糧食,沙苑之戰也取得了輝煌勝利,但這被搜走的糧食卻沒說要還回來。
所以關西民眾們還真沒有太強的囤積欲,穿了吃了那是正經的,無謂耗子給貓攢口糧。
鄉人們之間的買賣利潤不大,本質還是在於互通有無、各取所需。李泰再怎麼缺錢,也不至於喪心病狂到在這當中摳取利潤。
但這種商貿繁榮的氛圍,卻可以極好的利用起來。凡事由小及大、自下而上,當一些規矩成為約定俗成的常識,本身就具有了力量。
如今渠市中抄賣交易的渠票,就是這種產物。渠票只是渠盟內部記錄貢獻大小的一個憑證,可當被引入到一個供兌系統,且獲得大眾承認後,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信用價值。
當然,也在於李泰的莊園本就能提供一些高品質的商品,才讓渠票具有了與稀缺性掛鉤的資格,甚至產生一定的流通性。
有了渠盟內部的認可,有了渠票作為一種資格憑證,李泰就等於打造出一個以他為中心的商貿系統的雛形。
只要能夠確保自家生產力的領先、高階商品的持續供給,這個商貿系統就會持續擴大。簡而言之,渠票給李泰提供了另外一種控制和調節市場的手段。
他可以透過增發渠票,來擴大渠盟的輻射範圍,將龍首渠事在其他鄉里進行復制。也可以透過成長壯大的市場,去吸引掌握稀缺資源的賣家,比如說河東那些鹽豪世族,又或者在河西商路勢力極大的獨孤信等。
當然眼下這個商貿系統還很稚嫩,不足以碰瓷那些真正的大豪強,但總有一天,李泰可以掌握能與他們進行平等對話、互惠互利的社會資源。
他也不擔心這方法短期內會被別人抄襲冒用,任何手段都有特殊性,他能用的別人則未必。
至於西魏朝廷,搞這些還不如直接搞貨幣政策改革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力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