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泰自覺得甩出了一個王炸,宇文泰必然又得是對他讚不絕口,於謹等也要對他刮目相看。
所以當他說完這話後,特意的停了一停,就是給眾人留下誇讚感嘆的時間,可是他等了一會兒,預期中的誇讚聲也沒有響起,只宇文泰有些茫然的說道:“繼續說啊!鹽政、屯田怎麼一體關聯?”
fo
見這三人的確是真的沒有聽懂,李泰也不由得一嘆,果然先知者都是孤獨的。
不過這一停頓,他心裡也有點懷疑,他將要獻計說明的開中法究竟適不適合西魏這個歷史背景。
略作沉吟後,他才又開口問道:“臣請問,如今國之鹽業是如何督治?在官如何、在民如何?”
“官民用鹽,多出河東、西安州兩處鹽池。設督將以治鹽稅,官民輸給,各任所便。”
這個問題有點細,宇文泰沒有第一時間回答,於謹略作思忖後開口說道。
就這?沒了?
李泰聽到這回答也有點懵,斟酌片刻才又說道:“鹽業關乎國計民生,朝廷竟無官司律令細緻監察?”
又是於謹開口解釋道:“前朝確有官鹽市賣的舊俗,但往往鹽官貪暴、積弊叢生。國朝恤民,並不共民爭利,任民生產、典稅為補。偶或設立鹽司,但大多鹽池不禁……”
在李泰的概念中,只覺得食鹽專賣好像是封建王朝的特徵之一。但聽完於謹的解釋,他才瞭解到原來從北魏立國開始,對鹽業就不進行專管專賣,僅僅只是抽取稅利。
太和改制之後,倒也設立過一段時間的鹽官,但也僅僅只是滿足禁中和官府的需求,更加普遍的鹽業生產和買賣,則一直干涉不多。
北魏東西分家之後,河東和西安州的鹽池雖然歸屬西魏所有,但朝廷對此立治也並不多。
河東方面的鹽池生產和銷售,主要是裴、柳、薛等河東大族把持。
這些豪族之所以倒向西魏,除了孝武西遷所帶來的法統之外,主要就是基於鹽業利益的訴求。
西魏政權勢弱,需要仰仗河東大族對抗東魏的進攻,再加上關中、豫西等河東鹽的主要市場都在西魏控制內,基於政治立場和鄉土利益的雙重需求,河東大族大多依附西魏。
西安州鹽池則是雜胡聚集的地區,必須要有武力保證才能進行生產,由於西魏在北州駐軍不多,所以鹽池的利益也並沒有完全把持,仍有許多氐羌等胡族也都參與其中。
簡而言之,兩地鹽池雖然位於西魏統治內,但由於各種各樣的緣故,霸府並不能完全控制鹽業的生產和銷售,鹽業的利潤主要還是掌握在地方豪強和邊境胡酋們手中。
瞭解到這些後,李泰便有點傻眼,開中法要實施的根本,就是建立在國家對鹽業的系統把控上,政府以鹽引作為籌碼,換取民間的力量向邊屯輸送物資糧草。
可現在連這一基礎都沒有,又談什麼鹽引開中!
於謹所謂的不與民爭利,就是一句屁話。西魏建立以來,大戰頻頻,關中的均田戶們屎都快被攥出來了,遇到饑荒時連家中存糧都是有罪的,這算不與民爭利?
說到底,還是政權威望不夠、統治力不足,鹽業的利潤被地方豪強截留,做不到跨地域的掌控排程。
須知鹽鐵專營可不僅僅只是直接收取利益這麼簡單,藉此所形成的對國家資源的整體調節才最重要。
但西魏政府眼下只是僅僅立足於編戶租調、戰爭擄取等方式進行資源整合,關中的人物儲蓄只能集中在關中,往別的地方卻排程不易,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起碼在經濟方面塊壘隔絕嚴重,完全不像是一個統一的政權。
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李泰也頗感無奈,有點抓瞎。他後續許多設想,都是建立在開中法可以實施上面,這點如果搞不定,許多事情做起來都會變的很困難。
宇文泰見李泰剛才還是信心滿滿的樣子,這會兒卻有些意志消沉,心裡也頗感好奇,便發聲道:“有什麼計略疑難,直言無妨。若真能有益國計,何懼艱難!”
聽到宇文泰這一鼓勵,李泰才又打起精神來繼續說道:“臣所計議根本,在於鹽收官造。臺府定計產鹽多少,量州郡民戶多寡定規發售。產鹽十萬石則以鹽引十萬張、發民輸售,不得濫市,使民皆可享食此味,鹽有定供、民有常食……”
宇文泰聽到這裡,眸光便是一亮,但也並沒有即刻發言,只是低頭思忖權衡。
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他當然希望能夠加強對民眾的控制與管理。這個鹽引制度如果能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