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分隊,李泰希望是能憑著自己的意願做出選擇,而不是被脅迫的無從選擇。
李泰歸鄉的第二天,臺府便有使員前來通知他可以過河接收趙貴在洛水西岸的莊園了,隨之同來的,還有幾名臺府同僚們選薦的幾名屬員。
這些屬員們多是尚未出仕年輕人,上了年紀的要麼已經混出了頭,要麼不樂意擔任李泰的屬官,畢竟李泰年紀也不大。
裴漢的堂弟裴鴻,李和的族子名叫李到,李泰之前在華州邸中就已經見過。另外幾個,比較讓李泰關注的,一個是崔彥穆的弟弟崔彥昇,另一個則是陸通的弟弟陸彥。
李泰對崔彥昇關注,那是因為他家的好女婿獨孤信。
這崔彥昇比李泰大了三歲,之前已經在臺府擔任行參軍,但也沒有什麼定事。李泰這裡已經算是主政一方,崔彥穆不希望弟弟繼續留在臺府瞎混日子,便將之介紹到李泰這裡混資歷。
因為在事臺府,崔彥昇對李泰的事蹟也頗耳聞,知道他是行臺近年來勢頭最猛的屬官,很得大行臺的看重,所以對李泰也很尊重。
李泰也有點好奇,崔家傍上那麼粗大腿,怎麼還要到自己這裡來混資歷?不過眼下也不熟悉,他倒不好深作打聽。
至於那個陸彥,大約是祖上出身吳地世族的緣故,形容氣質與其他人都不相同,年紀雖然不大,但看起來頗為儒雅,是一個顏值挺高的小白臉,只是比李泰低了將近一頭。
個子雖然不高,但這陸彥眼界卻是不低,向李泰作揖見禮的時候都不肯低頭,明顯是有點瞧不上這個主官。
這倒也正常,李泰這個出身在關隴豪強、北鎮軍頭面前還能充一下大尾巴狼,但在陸彥面前便不怎麼夠看的。
他們李家還沒雄起隴西的時候,人家吳郡陸氏已經名滿江左,早在三國時期,陸氏已經是江左名門。講到祖系淵源,人家那才是真正的老錢。
隴西李氏雖然一度曾為河西王族,但真正馳名於北方,也只在兩三代人之間,關鍵在於李寶之子李衝。江南士族對北方士族本就有文化上的蔑視感,自然也就不會望門投拜、心生敬仰。
講到勢位,李泰雖然當紅,但眼下也只是一個流量愛豆。這陸彥的父親便擔任過宇文泰的行臺副手,兄長陸通也是如今霸府中的高階幕僚,甚至陸彥自己都繼承了父親的伯爵爵位,比李泰高了數等。
無論出身還是名爵,甚至年齡,李泰都不能壓過對方,可以取勝的,也就只有顏值和身高了,不受敬重倒也理所當然。
說到底,誰家少年不氣盛?李泰都敢對著趙貴吐口水呢,這陸彥還只是把情緒寫在臉上,可見家教和涵養也比李泰好一點。
至於其他幾個屬員,倒是沒什麼記憶點,而且也未必能長久共事,彼此見面認識後,李泰也不再深入瞭解,直接說道:“你等或行途勞累,但王事也已經等候多時。事不宜遲,先隨我驗收公田廨事。”
說完這話,他便先翻身上馬,策馬共那行臺使者往洛水西岸的趙貴莊園行去。其他眾人見狀,便也都連忙跟隨上去。
李泰原本還以為,趙貴或許會不忿將莊園騰出給自己使用建功,可能連莊園門板木樁都拔走不剩,可當來到沿岸一瞧,發現自己還是格局小了。
這莊園格局仍然保持完整,雖然因為收拾倉促顯得有些凌亂,但也未見明顯的破壞痕跡,就連沿河設定的那些碓磑都保持完好。
見到這一幕,李泰不免更加好奇宇文泰用了什麼手段,讓趙貴變得這麼老實,連告他黑狀的機會都不給自己留。
拋開這些雜念不說,莊園完好到手,接下來做事無疑更加方便。李泰乘船渡過洛水,再等到部屬到齊,便急不可耐的走入莊園中欣賞起來。
這座莊園,他第一眼看到時就倍感垂涎,幻想著某一天能搞到手來。如今是作為公田賜給,但在李泰心裡也覺得跟私業沒有差別,把公司當作家庭那是優秀員工的基本素養。
隨行眾人也為這莊園規模大感吃驚,沒想到有些看不起的都水官廨居然有這麼雄厚的公業基礎。
李泰卻不給他們遊覽欣賞的時間,直接下達了第一個任務:“司農配給士伍三千以供都水使役,但卻散諸州郡,需要招聚引回。你等既知歸處,即刻出發,八月中旬以內引眾返回,不得逾期,不得失員。若使命不及,歸必有懲!”
這些人各有根腳,有親人在事臺府,李泰倒不擔心他們玩什麼大澤鄉起義,將他手令發給眾人後,便勒令他們趕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