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晨曦微露,霜氣正濃,四野的鄉人們或負重徒步、或拖拉著牛馬車駕,要去塬上趕一個早市。

可當來到塬下大道上時,鄉人們才發現這裡已經是車馬雲集、擁堵異常。

“今天又不是望朔大市,怎麼這麼多人聚在這裡?”

有鄉人爬上道左大樹,見到隊伍前方排的一眼望不到頭,便滿是疑惑道。

旁邊有人聞聲便作笑語:“老兄想是近日不常出門,河渠板書和市中榜文可都通告了幾天,塬上莊主李郎又榮遷大官,要在今天考校鄉里兒郎們的技能,挑選能人追從入官呢!”

“又升官了?這李郎已經是洛水的河伯,難不成竟有做了統率水陸的神將?”

有鄉人聞言後便打趣道,他們未必明白朝廷名爵官職的意義,作此戲聲來表達自己的驚詫。

“什麼河伯神將!李郎新在北州獵殺了幾萬賊胡,長安城裡皇帝陛下都到渭北迎接,賊胡人頭堆積的京觀連渭水都給截流,十幾裡外都能望見!這樣威風的大功,能不賞賜?所以李郎便做了洛水的大都督,地上生口、河中蝦蟹都要聽從號令!”

如此渲染誇大的鄉里傳言自然引起一些鄉人的質疑反駁,只道哪有斬首幾萬那麼多,渭水見涸也是時令緣故,怎麼可能是被人頭堵的!

皇帝陛下還在宮殿裡,幾十個美麗宮女輪番餵食抹了蜂蜜的烤羊肉,也根本沒有冒著嚴寒去渭北迎接李郎。

那被反駁的言事者自然不肯服輸,指著對方便冷笑道:“你這老漢又是什麼公卿大官,知道多少朝廷大事?鄉里那些大戶不比你精明,他們都把子弟爭送李郎門下,反倒你這自家三畝薄田侍弄不清的拙物嘲笑別人無能!”

這話可真是說的有理有據,讓人無從反駁,畢竟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里農夫,超過自己認知範圍的事情,究竟比山大還是比天大,那真是誰聲高誰有理。

坡下群眾們還在七嘴八舌的爭論李郎的功勳勢位究竟多大,坡上許多從昨晚便已經趕來的鄉士們開始排隊入莊。

有人環顧塬上眾多前來參加選募的鄉人們,忍不住感慨道:“塬上見徵者怕是得有三千多眾吧?年中當郡馮太守家在南五泉選募鄉勇備參大閱,整整半個月的時間,見徵者才只兩千幾人,商原新徵第一天便有了這麼多人。馮太守家世代當郡大戶,一年以前,誰又知商原李郎是誰啊!”

“這能怪誰?鄉人難道不知誰善誰惡?馮家多年的豪強,卻只懂得自己風光,每年鑿窟事佛,多少鄉親被徵勞破家,也未見享受庇護!李郎入鄉年餘,盛造產業惠及鄉親,領修河渠澤被鄉土,更有上位的高官提攜賞用、還奏免了整縣鄉人雜徵,人心不是土石,能不感知恩義?”

也有人嘆息道:“若真講論鄉里德義,李郎未必獨冠,畢竟在鄉年短。馮氏雖然德性刻薄,但舊年赤水蜀過河擾亂時,他們也是悍拒了多時,保全了不少鄉人。終究還是人望高處,馮家寒素門戶,徵用只是下卒,李郎卻是世家名族,追從效力前程更好!”

這話題就比較現實、深刻了,鄉人們未必人人操戈好鬥,但今年大閱前州郡官府與鄉里豪強上下配合、大有掃地為兵之勢,有的地方為了湊足參閱人數,小戶獨丁都不能免。

擴軍的氛圍已經形成,無從依仰的鄉人們也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既然避免不了,選擇一個前程更好又能體恤下員的主公依從,也算是諸害相權取其輕。

李泰相較於那些鄉境豪強,還有一層出身世族名門的色彩,這是魏晉以來便形成並不斷加強的世俗價值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人們的權衡取捨。

更不要說他勢位步步高昇,儼然已是從鄉里到霸府都脫穎而出的世道新銳。再加上都水行署與渠盟的兩下配合宣傳、廣而告之,號召力自然便體現出來。

校場上,幾口大鐵鍋架在熊熊燃燒的灶臺上,裡面熬煮著整架的肥羊,油花濃厚、熱氣翻騰的奶白湯水看上去就讓人食慾大增。

“見徵的鄉勇,來此處列隊,每人半斤羊肉、兩枚籠餅,飽食登場!”

莊上掌事敲打著銅鑼維持秩序,一邊拿秤分肉一邊大聲呼喊道:“香熱的肉餅,我莊人尚且分享不足!主公關懷,怕你們飢餓不勇,稍後登場若辜負了美食,老子饒不了你們!”

鄉勇們在這食棚裡排隊領餐,吹著熱氣大口飲吃,吃飽喝足後便抹去嘴上油花,鬥志滿滿的往那徵選校場走去。

李泰並沒有第一時間來到校場,吃過早飯後便來到塬東等待,約莫過了大半個時辰,有一隊人馬從華州城方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全職穿越者

全職穿越者

木允鋒
關於全職穿越者:浩蕩歷史長河,我自逆流而上,於華夏存亡之際,隻手挽天傾。第一站,1644年,魂穿已經掛進上吊繩的崇禎
仙俠 連載 33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