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一段煩瑣的矩陣計算後,她呵呵凍僵的手,拿起了一本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僅僅是作為休息,隨便翻了翻,一篇關於木星研究的論文引起了她的注意,論文的提要如下:
在上期的短訊《太陽系內新的強發射源》中,威爾遜山天文臺的哈里·比德森博士公佈了一批資料,是有關他在6月12日和7月2日對木星由行星引力導致的自轉擺動觀測中,意外兩次檢測到木星本身發出強烈的電磁輻射,每次持續時間分別為81秒和76秒,這批資料記錄了輻射的頻率範圍和其他引數。在射電爆發期間,觀測到木星表面大紅斑狀態的某些變化,比德森也在短訊中進行了描述。木星射電爆發在行星學術界引起很大興趣,這期刊發的G·麥肯齊的文章,認為這是木星內部核聚變啟動的徵兆;下期將刊發井上雲石的文章,將木星射電爆發歸結為一個更復雜的機制:內部金屬氫板塊的運動,並給出了完整的數學描述。
葉文潔清楚記得這兩個日期和時間,當時,紅岸監聽系統受到了強烈的日凌干擾。她查了一下執行日誌,證實了自己的記憶,只是來自太陽的日凌干擾比來自木星的電磁輻射到達地球的時間晚了十六分四十二秒,這關鍵的十六分四十二秒啊!葉文潔抑制住劇烈的心跳,請資料室的有關人員與國家天文臺聯絡,得到了那兩個時間木星和地球的位置座標。她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大大的三角形,三個頂點分別是太陽、地球和木星,她在三條邊上分別標上距離,在地球頂點標上了兩個到達時間。由木星到地球的距離很容易算出電磁輻射由木星直接到達地球消耗的時間,她接著又算出了電磁輻射由木星到達太陽、再由太陽到達地球的時間,兩者相差正是十六分四十二秒!
葉文潔翻出了以前自己搞出的太陽結構數學模型,試圖從理論上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她的目光很快鎖定在太陽輻射層中一種叫“能量鏡面”的東西上。從日核反應區發出的能量開始是以高能伽馬射線的形式發出,輻射區透過對這些高能粒子的吸收,再發射實現能量傳遞,經過無數次這種再吸收再輻射的漫長過程(一個光子脫離太陽可能需要一千年的時間),高能伽馬射線經過X射線、極紫外線、紫外線逐漸變為可見光和其他形式的輻射。這些是在太陽研究中早已明確的內容。葉文潔的數學模型產生的一個新結果是:在這些不同頻率輻射的轉換之間,存在著許多明顯的介面,輻射區由裡向外,每越過一個介面,輻射頻率就明顯下降一個等級,這與傳統觀點認為輻射區的頻率是漸變的有所不同。計算表明,這種介面會將來自低頻側的輻射反射回去,於是她就想了那麼一個命名。
葉文潔開始仔細研究這一層層懸浮在太陽電漿海洋中的飄忽不定的薄膜,她發現,這種只能在恆星內部的高能海洋中出現的東西,有許多奇妙的性質,其中最不可思議的是它的“增益反射”特性,而這與太陽電磁輻射之謎似乎有關。但這種特性過分離奇,難以證實,葉文潔自己都難以置信,更有可能是令人目眩的複雜計算中產生的一些誤導所致。
現在,葉文潔初步證實了自己關於太陽能量鏡面增益反射的猜想:能量鏡面並非簡單地反射低頻側的電磁輻射,而是將它放大了!以前觀測到的那些在狹窄頻段的神秘突變,其實是來自宇宙間的輻射被放大後的結果,所以在太陽表面觀察不到任何相應的擾動。
很可能,這一次,太陽收到木星的電磁輻射後又發射出來,只是強度增加了近億倍!地球以十六分四十二秒的時間差分別收到了放大前後的兩次輻射。
太陽是一個電波放大器!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