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稻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比了一下,趙光義三次北伐遼國,其實跟隋煬帝楊廣三次遠征高麗有一拼。
雖然在距離上有長有短,但是趙光義比隋煬帝楊廣賭的更大。
趙光義三徵遼國,皆大敗而歸。
大宋沒有因此分崩離析,實在是運氣了得。
當然了,也有百姓們經歷了幾十年的五代十國的戰亂,他們不願意再動亂,渴望和平的心態使然。
這要是放在漢末或者是隋末,必定狼煙四起,群雄逐鹿。
隨著商討的逐漸進行,楊七瞭解的也越來越多。
具體的分兵路數並沒有改變,只是相應的兵力有所改變。
中軍統帥由曹彬擔任,慕容德業為副帥,王超為先鋒,率領三十萬禁軍,二十萬廂軍,沿易州而上,出瓦橋關,破銅臺關,直逼幽州一線。
右軍統帥由石守信擔任,高處恭為副帥,呼延贊為先鋒,率領二十萬禁軍,十萬廂軍,過滄州沿海而上,直逼榆關一線。
左軍統帥由楊延嗣擔任,楊延平為副帥,殤傾子為先鋒,率領本部十一萬兵馬,出陳家口,過朔寰二州,直逼雲州大同府一線。
整個作戰計劃,就像是三條分開的線,集中散開,沿著三條線,分別侵入到燕雲十六州。
以上只是第一步的作戰計劃。
第二步的作戰計劃,以中軍攻克幽州為基準,一旦中軍攻破了幽州,就會一路橫掃,直插順州、檀州,兵臨古北口。
右軍會在同時,轉戰薊州,到達古北口和中軍會合。
左軍則負責奔襲武州、新州,過儒州,抵達古北口會合。
古北口就是趙光義選定的和遼人決戰的地方。
整個作戰計劃,在諸多文臣武將們商討下,非常完善。
只是相對而言,楊七統帥的左軍,算是壓力最大的,他的戰線也算是拉扯的最長的。
偏偏,楊七統帥的左軍,是三軍中兵力最弱的一軍。
對此,楊七隻是皺了皺眉頭,並沒有說什麼。
趙光義和文臣武將們商討出的這個作戰計劃,很明顯除了在征討遼國之外,還有間接的削弱楊七麾下兵力的目的。
事實上這個作戰計劃早就擬定完善。
他們只是裝模做樣的演了一場戲,然後把作戰計劃告訴楊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