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稻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什麼東西?”
當陳耀在楊七注目下,把黑漆盒子擺放在他面前的案几上的時候,楊七疑惑的問。
陳耀打了一個啞謎,笑嘻嘻的說道:“您瞧瞧就知道了。”
楊七狐疑的掀開了黑漆盒子的一角,開啟盒子以後,就看到盒子正中靜靜的躺著三個圓坨坨。
渾圓、透亮、有光澤。
暗黃、銀色、金黃。
“鑄造出來了?”
楊七隨手捻起了那枚金黃色的錢幣,把玩了一下,驚訝的問。
陳耀點了點頭,笑道:“今早的時候,南國錢行豐城分行的管事,派人送到了下官手上。下官拿到了以後,立馬給您送了過來。”
楊七仔細的觀察著三枚錢幣。
金、銀、銅各一枚。
銅幣和金幣、銀幣有明顯的差異。
銅幣呈現方孔狀,鏡片大小。
正面銘刻著方方正正的‘南國通寶’四個大字,背面光禿禿的,並沒有字。
有人或許奇怪,楊七為何會把這銅幣鑄造成方孔狀,為何不和金銀幣一樣,鑄造成渾圓呢?
這恰恰就是我們老祖宗的只會體現。
似清末、民國時期鑄造的渾圓的銅幣,明顯有些捨本逐末了。
當然了,那是時代的產物。
當時的人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可是,月亮圓了,未必是好事。
雖然從外觀上看,方孔狀的銅幣沒有渾圓狀的銅幣好看。
但是論實用性,方孔狀的銅幣遠超出渾圓狀銅幣百倍。
渾圓狀的銅幣,並不便於攜帶。
經常會有遺失的事情發生。
在用的時候也不方便,一枚一枚的數,多了,就容易丟三落四。
方孔狀的銅幣就不一樣了,攜帶的時候,即便是沒有荷包,也能用一根草繩串起來,就能夠輕易的提走,還不容易遺失。
在交易的時候,雖然也是一枚一枚的數,但是卻不會丟三落四。
只要用繩子串著,輸多少都不會丟。
至於銀幣和金幣的為何沒鑄造成方孔狀,那也是有說道的。
銀幣和金幣代表的面值比較大。
就像是後世的五十塊面值和一百塊面值一樣。
其自身的價值,決定了它們會被好好的保管。
而其交易的數量和次數,會比銅幣少很多。
鑄造發行的數量也相對會少一些。
所以,對於它們的鑄造,自然是更精美美觀為主。
最重要的是,楊七這麼做,等於是直接把金銀和貨幣畫上了等號。
這麼做,將會大大的減弱銅幣消耗量。
也就是說,當金銀幣面世以後,那些喜歡囤錢的土財主們,再也不會大批次的囤積銅錢了。
他們會選擇面值更高、數量少、更精美的金銀幣囤積。
在後世的時候,楊七在許許多多的史書上,經常會看到歷朝歷代在面對銅的問題上,都會出現緊缺。
這也錯誤的引導了許許多多的史學家們嚷嚷著中國缺銅。
但是,中國真的缺嗎?
從夏商周,一直到秦朝,歷經幾千年。人們一直以青銅器為主,從兵器、烹飪器具、樂器一直到最小的金屬製品,大多沿用的都是銅。
而其後的朝代,銅也佔據著獨特的地位。
歷朝歷代的貨幣,都以銅錢為主。
如此大規模,廣泛的應用之下,依然又持續了上千年。
中國,真的缺銅嗎?
其實,中國並不缺。
之所以出現短缺,並不是銅的產量問題。
原因有兩點。
其一,殉葬。
殉葬是一箇中國的傳統。
一直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而殉葬掩埋的銅就數不勝數。
往往,一個墳裡面,就埋下一個礦。
這並不是誇大,而是事實。
諸如夏商周秦時期,諸侯、天子等墓穴,殉葬用的九成就是青銅器。
更有甚者,連棺槨都是銅的。
往後的朝代雖然沒夏商周秦時期那麼誇張,但是銅器也佔有極大的比重。
其二,藏富。
銅幣是古代的主流貨幣,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
中國人骨子裡喜歡藏富,講究才不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