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臺灣。
春秋戰國時期稱臺灣為“島夷”;
秦朝稱臺灣為“瀛州”;
三國時期稱臺灣為“夷洲”;
隋朝至今(其實一直到元朝)稱臺灣為“流求”。
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二百三十年。
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一支由一萬餘名軍士、三十多艘船隊到達臺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
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誌》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
隋代大陸和臺灣的接觸開始增多。
隋煬帝曾三次派朱寬、陳稜等人前往臺灣。
九至十世紀的唐末宋初開始有漢族人定居澎湖。
如今,臺灣是繼濟州郡(濟州島)、樂浪郡、真番郡以外水泊梁山的第四郡。
甚麼?
偌大的臺灣說成李衍的就成李衍的了?
說實話,李衍也沒想到會這麼順利。
說起來此事還是源於扈成在去福州販賣玻璃和香皂回來後跟李衍彙報的一件事:“我們回來時,遇到了罕見的大風,有幾隻船被吹到了琉求,還好後來他們自己回來了,要不然會有不小的損失。”
經過扈成等人的描述,李衍一下子就明白了,所謂的流求就是臺灣,進而想到了臺灣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不懂,臺灣有什麼重要的?
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內地相望。
如果李衍佔了臺灣,憑水泊梁山強大的水軍,李衍可以隨便攻擊宋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未來南宋的國都臨安府(後世的杭州)。
所以,未來如果李衍跟宋國開戰,臺灣上的駐軍就可以當作一支奇兵,一支直接剜進宋國心臟的奇兵。
到那時,李衍還可以南北夾擊宋國。
金國進攻南宋時,趙構曾跑到海上避難,如果對手是有臺灣的李衍,那也許一下子就能完成斬首捉了趙構。
總之,如果李衍有了臺灣,那跟宋國開戰,梁山軍的戰略迴旋餘地將會大大的增加。
當然,目前,臺灣更大的作用還不是軍事上的,而是經濟上的。
李衍要想發展經濟,必須得搞對外貿易,因為這才是最賺錢的。
可李衍的地盤太偏了,只與高麗和日本挨著,而高麗和日本還不跟李衍大規模貿易。
所以,李衍勢必得跟別人貿易。
但是從李衍的地盤去別的地方太遠了,包括去宋國——一來一回,少說也得一個多月。
而李衍如果有了臺灣就不一樣了,先不說,李衍跟大宋的貿易一下子就近了無數倍,未來李衍甚至可以還跟東南亞諸地貿易。
當然了,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刻,李衍勢必得佔領海南島,因為那樣更方便。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目前李衍最大的貿易物件還是富裕的宋國。
而只要有了臺灣,李衍就可以隨便跟宋國貿易——快的話,五七天就貿易一次。
想到臺灣的好處,李衍當即就調兵遣將。
沒過多久,步四軍、步七軍、步八軍、步十一軍、步十二軍(統領李縱,副統領解珍)、步十三軍(統領石秀,副統領解寶。)等三萬步軍就到達了洋口港。
步十二軍和步十三軍是新成立的山地軍,這兩個軍基本上都是由優秀的獵戶組成的,擅長山地作戰,偵查,探路,翻山,放火,偷襲,為了組建這兩個軍,李衍可是下令從整個梁山軍挑人,甚至還從俘虜中挑選了一些,選拔頭領時,李衍更是將所有將領的資料看了一遍,最後選中了自己的義子李縱和膽大心細義氣的石秀。
順便說一句,為了不影響高麗那邊的兵力部署,李衍又成立了步十四軍,統領欒延玉,副頭領李衍的義子李虎,步十五軍,統領鄧元覺,副頭領李衍的義子李猛,這兩支步軍全都是由漢卒組成的,一成立就調到了高麗頂替了步七軍和步八軍的位置,另外,楊雄調任步一軍任副統領,孫新和顧大嫂進走報機密特種營成為時遷的副手,鄒淵、鄒潤叔侄頂呂方和郭盛的位置成為呼延慶和歐鵬的副手。
除了步軍,李衍還出動了馬一軍和馬五軍,加上李衍的親衛軍,共七千五百馬軍。
馬五軍是李衍新成立的馬軍——統領花榮,副頭領孫立和李衍的義子李醜,馬五軍其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