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這幾年大中的工業革命到了一個集中爆發點。
十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員研究出來了第一部發電機。
七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員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
五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員終於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裡的碳化竹絲製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亮了四百個小時。
兩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員,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並改良了燈絲,終於製造出了能持續亮一千兩百個小時的碳化竹絲燈。
自那以後,電燈開始走入大中人民的生活當中,夜晚變得有光了。
而李衍也正式提出了發電站的概念,並提出了水力發電站和風力發電站的構想——最初,一臺發電機裝置只供應一棟房子或一條街上的照明用電,這種發電站發電量很小,隨著電燈的推廣,這種電站明顯已經不夠用了。
二十多年前,在李衍的主持下,大中研製出來了蒸汽機,隨後火車誕生。
經過不斷改進,中科院的科研人員,已於十幾年前研製出來了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
又過了幾年,中科院的科研人員研製出來了一種結構更加簡單燃料更加便宜的內燃機——柴油機。
七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員研製出來了第一輛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臺二衝程單缸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後世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迴圈、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
四年前,隨著內燃機越來越成熟,尤其是柴油機的發明,中科院的研究人員終於透過不懈努力研究出來了優秀的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每分鐘一千轉左右,結構簡單緊湊,而且能產生很大的功率。
這種發動機很快就被裝配在二輪車、三輪車和四輪車上,製成了發動機汽車。
去年,中科院的研究人員製造的汽油發動機四輪載貨汽車,裝有最新式的發動機,時速已達到十八公里。
汽車已經正式誕生,並且開始高速發展。
而就目前的情況看來,大中最有用的一種研究成果就是電報。
由於電的發現,中科院的科研人員慢慢發現電的各種特質,順理成章的開始有人研究起使用電來傳遞訊息的可能。
幾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員應大中的情報部門的要求以李衍當年“發明”的摩絲電碼為基礎研製一種可以在兩地之間作為通訊之用的電碼。
結果,電報誕生。
最早期的電線屬於單線式,需要透過地面完成迴路,傳送距離有限,更不能越過海洋。
後來,透過李衍不斷砸錢改進,這電報才能越傳越遠。
現在,最遠的一條電報線,已經可以從中都到達定遠城,從中都到最遠的康國(後世的葡萄牙),也只不過就用十幾次轉訊罷了。
這對鞏固大中的統治,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要知道,在未發明電報以前,長途通訊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驛送、信鴿、信狗、以及烽煙等。
驛送是由專門負責的人員,乘坐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接力將書信送到目的地。
建立一個可靠及快速的驛送系統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網,然後配備合適的驛站設施。
在交通不便的地區更是不可行。
使用信鴿通訊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氣、路徑所限。
另一類的通訊方法是使用烽煙或擺臂式訊號機、燈號等肉眼可見的訊號,以接力方法來傳訊。
這種方法同樣是成本高昂,而且易受天氣、地形影響。
在發明電報以前,只有最重要的訊息才會被傳送,而且其速度在李衍的角度來看,是難以忍受的緩慢。
另外,在電報的基礎上,李衍已經正式提出了電話的概念。
只不過,電話現在還在理論階段。
這麼說吧,在李存掌控大中權柄的那些年,李衍其實也沒有閒著,除了造人大大增加皇族人口和御駕親征打下整個中亞和歐洲以外,李衍還主持研發出來了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東西。
這些東西非常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不論是人們的生活還是工業方面都出現了非常大的進步,同時也促使電燈、汽車以及化工等新興產業開始興起,這些東西以及其產業的出現讓大中變得更加強大,經濟增長也是出現了一個新高點。
關鍵是電報的出現讓大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