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中軍穿過衡山地區,西夏朝廷知不知道?
知道。
西夏朝廷其實在第一時間就已經知道了中軍正在攻打衡山地區。
可對此,西夏朝廷是一丁點辦法都沒有——夏軍已經跟任得敬的叛軍交上手了,根本撤不回來,退一步說,就算夏軍沒跟任得敬叛軍交上手,在任得敬叛軍壓境都快打到了國都的情況下,夏軍也不敢冒然後退,因為那意味著大潰敗,有可能將西夏最後一點希望也砸進去。
所以,西夏朝廷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批大批的中軍穿過衡山地區,然後徹底隔絕了衡山地區與西夏之間的聯絡。
橫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導致它不但是中夏兩國(包括以前的宋夏兩國)的國土分界線,更是兩國之間相互博弈的“命運分界線”。
自宋真宗將橫山連同靈夏二州“並授德明”之後,党項人才真正擁有了立國的根基。
可以說,沒有橫山就沒有西夏這個國家。
反過來,原來的宋王朝之所以一直滅不了西夏,就是因為西夏有衡山地區——在進攻上,沒有衡山地區的宋軍的被動極為明顯,失去橫山這個天然的前線補給基地之後,宋軍進攻西夏時只能靠民夫負糧穿越七百里瀚海進行補給,一旦後勤接濟不上,宋軍就只能不戰自退。
宋哲宗曾說過一段話,“若得橫山、天都,亦非常不世之功也。朝廷出師常為西人所困者,以出界便入沙漠之地,七、八程乃至靈州,既無水草,又無人煙,未及見敵,我師已困矣。西人之來,雖已涉沙漬,乃在其境內,每於橫山聚兵就糧,困以犯塞,稍入吾境,必有所獲,此西人所以常獲利。”
從宋哲宗的這段話上,就不難看出,擁有衡山地區的西夏對上宋王朝可以說是基本上立於不敗之地。
如今,大中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宋王朝經營了數十幾時間都沒能得到的衡山地區,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優勢和戰略主動權,甚至,進可攻退可守的中軍,只需再加把勁,就可兵入興慶府。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中軍停止了前進,擺出了一幅“坐山觀虎鬥”的架勢。
這讓本應該激戰的夏軍和任得敬叛軍不由得慢慢停止了激戰。
隨後,李仁孝和任得敬不約而同的派使節來衡山地區見吳玠,想看看吳玠,準確的說是想看看吳玠身後的李衍,到底是個甚麼意思?
先派使節來的是李仁孝,他遣重臣李仁禮來拜見吳玠。
這李仁禮,雖然是党項人,但精通蕃漢文字,有才思,善歌詠,儼然就是當世名儒。
而且,早年,李仁禮在韋州任監軍時,因私受吏民錢財,受其兄李仁忠遺書責之,勉以為官清正之道,李仁禮歸還所受財物,自那以後一直到現在(甚至到他死),他家中都再也沒有儲糧。
由此可見李仁禮其人的人品高絕。
這樣的人,向來是走得正,行得端,且雄於爭辯,關鍵是不畏生死。
而他此來,就是想跟吳玠辯一辯大中為何要拜盟,為何要趁西夏虛弱攻打西夏?
所以,一見吳玠,李仁禮就拿出兩國誓書,慷慨念道:“大中皇帝謹致書於弟大夏皇帝闕下:共遵成約,虔守歡盟。以衡山-天都(包括衡山地區)以西之地送於吾弟,令三司差人搬取至興州交割。沿邊州軍,各守邊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或有盜賊逋逃,彼此不得收留。至於隴畝稼穡,南北勿縱搔擾。兩朝沿邊城池,並各依舊存守,修壕葺塞,一切如常,不得另築城隍,開掘河道。誓書之外,各無所求,必務協心,庶同悠久。自此保安黎庶,鎮守封陲,質於天地神祗,告於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有渝此盟,不克享國,昭昭天鑑,共當殛之。”
唸完以後,李仁禮將誓書收起,又道:“我國聖文皇帝(李乾順)答書曰:‘孤雖不才,敢遵此約,謹當告於天地,誓之子孫,有渝此盟,神明是殛。’,後國聖文皇帝送銀川公主、西寧公主、會寧公主並牛馬各萬、灘羊皮十萬、瓷器十萬、極品賀蘭石一萬斤等西夏之寶答謝大中皇帝陛下仁慈。”
見吳玠被他說得啞口無言,李仁禮又提高了一點聲音說道:“兩朝講好,近十年,忽而貴朝逾盟,以兵臨境,曾不畏天乎?自古違誓,國祚不長。如今我朝叛亂四起,我國皇帝陛下日夜操勞、殫精竭慮,貴朝皇帝陛下乃是長輩,應該念先人之情、鄰國久和之義,假借兵力,共除大難,方為大國風範。可今天,你們舉兵臨邊,攘奪民土,成何體統?”
靜靜的聽完李仁禮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