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李淵就駕崩在大安宮裡,於是永安宮也就停建了。
永安宮剛營建不久時,就改名為大明宮,只不過大家有時也還是會永安宮、大明宮的混叫。
李治現在大權在握,這個時候提出重新修建大明宮其實也是另有深意。
今年關隴、山南、河朔等地大旱,夏收損失嚴重,許多百姓都沒有收穫,不少地方已經出現流民,流民開始往長安聚集。
對於災民的安置,朝廷裡的大臣們也各有想法。有人提出讓各地官員嚴守地界,不得讓災民出界,等候朝廷的賑災糧食。
而有官員則認為這樣做會死很多人,畢竟關隴河朔山南本就不是交通便利之地,等候賑災之糧,就是等死。與其這樣封鎖州界,不如讓饑民到長安來,畢竟長安這裡還存有不少糧食,而且糧食從關東運到長安來,也比運來關隴河朔各州去更方便省時。
當然,大量饑民聚集到都城下,還是會有不少的風險的。
萬一有人煽動百姓作亂,事情也不好控制。
於是比較有經濟的宰相李績就提出了一條建議,以工代賑。
那些今年絕收的災民放他們來長安,朝廷在長安邊上設一些災民營暫時安置這些百姓,發放賑災糧食。但糧食不白給,把災民中的青壯者安排去修建大明宮。
災民中的青壯者去修大明宮,這就等於是釜底抽薪,減少了動亂之源,另一方面以工代賑,還正好利用這些災民修建修了一點的大明宮,畢竟平時修個宮殿不容易,得避開農時,每次徵召有限。
現在正好,以工代賑,一舉兩得,既方便災民救濟,又能夠控制局勢,還能夠修好爛尾停工的大明宮,豈不正好。
而李義府更是建議,再發行一點賑災債券,反正有之前發行的成功經驗,就拿百濟攻佔的土地和俘虜來做債券的抵押嘛。
李義府還野心勃勃的準備發行二百萬貫新債券,以充實朝廷府庫,順利的度過這次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