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切斷聯軍向後撤的最後可能。
實際上對於切斷聯軍退路,適並不是很在意。
陽夏方向的韓軍,不捨棄陽夏的話,根本攻不過來。
捨棄陽夏全軍而來,至少也要四天時間,而且這還不包括他們要突破在半途阻擊他們的時間。
決戰戰場,自己手裡有巨大的騎兵優勢,聯軍敢撤,立刻就會變成潰敗。
他只是想讓亂軍誤判。
一旦諸侯聯軍誤判,墨家在三柳社那邊猛攻之下,必要從中軍調動兵力支援。
到時候中間方向就會薄弱,以步兵結成縱隊密集突擊,輔以騎兵,便有可能將其分割。
三柳社方向,是墨家的右翼,在那裡部署了五十門銅炮,六千輕騎,以及一萬兩千名步兵。
中軍則是墨家的主力所在,在靠近右翼的方向部署了四十門銅炮,既可以支援右翼又能在轉為中央突破的時候攻聯軍中央。中軍前方是二十門銅炮。
衝陣的武騎士師在中軍後方,需要投入戰場的時候再行選擇。
一個師的兵力作為預備隊,部署在第二線中軍和右翼結合處。
左翼則採取了一個更有利於防守的部署。
每兩個旅結合在一起,第一個旅在正面展開,第二個旅分成三份,兩份在第一個旅左右側後方稍微密集部署,剩餘一份在後方做預備隊。
每兩個旅配屬兩個連的輕騎,用於接戰後敵軍退卻後小範圍追殺。
側翼有三千輕騎以掩護。
明天天一亮,炮兵就會開始轟擊,等待轟擊的過程中,便需要調動部隊,完成進攻準備,或者再針對聯軍的部署重新調整。
這場決戰不再是以往對齊對越那樣的戰役,雙方為了展開兵力都拉長的戰線,以便能夠將兵力部署開。
墨家作為主攻一方,將近六七公里寬的戰場,已經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地行動,三軍各有主將,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行,互相之間的支援策應既要看三軍主將各自對戰場的把握,也在於中軍主力這邊的這些預備隊由適掌握進行一系列地戰場排程。
第二天一早,太陽還沒有升起,睡眼惺忪的觀察兵們就已經洗漱完畢。
他們要趕在太陽昇起之前做好他們的準備工作,巨大的熱氣球需要提前用大皮橐充氣。
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是最適合升氣球的時候,氣流平穩,而且天氣還有些冷。
幾個輔助計程車兵脫掉了棉衣,只穿著一件單衣,三個人一組拉動著沉重的皮橐,這是墨家早些年守城戰防備敵軍挖地道的“制式裝備”,主要用於往地道里面灌煙,後來開始燒硫磺,但是核心思路一成不變,只是挖洞進攻的人死的更慘而已。
沉重的皮橐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的木外殼中,這樣才能夠產生足夠的風壓。
皮橐呼哧呼哧地喘著,就像是剛剛下完雨之後在淤泥地裡耕種的牛。
棉布裡面夾著一層油薄紙做的巨大的氣球伴隨著皮橐的喘息,逐漸開始膨大起來。
這時候沒有什麼高階的材料,最便宜的就是棉布夾薄油紙做外殼,可以飛個幾百米高,但軍中一般也不用飛那麼高。
柳條編織的吊蘭內,裝著用各種油脂混合出的加熱爐,極為昂貴的桐油和鯨油就這樣被使用。
氣球逐漸膨大後,便開始加熱,旁邊的輔助兵用繩索拉住,讓氣球直立起來。
兩個負責觀察和記錄的觀察兵踏上吊籃,綁在吊籃上的工具箱裡,有各種基本的繪圖工具、速寫用的石墨筆、望遠鏡等。
一個負責觀察口述,另一個將具體的內容速寫在紙張,再扔掉地上由輔助兵們總結匯報。
墨越一戰中,墨家利用小山丘掩護調動兵力,是以墨家對於戰場觀察極為重視。
好在這裡一片大平原,只有一座幾十米高的小丘,只要氣球升起來,敵軍有什麼動向就很容易被發現,從而提早作出準備。
一座小丘若是被利用好了,有可能會扭轉戰場的局勢,比如在左翼佯攻,主力卻利用小丘對視線的遮掩機動到右翼忽然反擊。
現在墨家兵強馬壯,所以要儘可能避免處在弱勢的一方這麼搞,觀察兵的作用也就極為重要。
綿長的戰線上,一共升起來五個氣球,兩個在右翼也就是三柳社的方向,兩個在中軍,還有一個在左翼。
吊籃上的觀察兵都做過參謀,都是科班出身,會畫圖和簡單測繪是最基本的要求。
此外必要的時候,他們還需要在上面